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從根本上解決好“三農”問題,關鍵在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三農”長遠發展、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由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在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集中分布的區域建立,其通過推動創新鏈各環節戰略力量有效集聚,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實現現代農業發展在點上突破,進而帶動面上整體推進,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省周口市作為“中原糧倉”,其農業發展水平深刻影響著國家和區域的糧食安全格局、農業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態勢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維度。河南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位于黃淮平原腹地、豫皖兩省交界處的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總面積118平方公里,自2022年4月國務院批復建設以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緊扣“農、高、科”建設發展要求,以黃淮平原高質高效農業為主題,以小麥為主導產業,緊盯“四區一基地”(小麥產業創新發展引領區、黃淮平原現代農業示范區、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典范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任務,取得了明顯成效,走出了一條具有周口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總結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發展建設情況,2024年10月,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邀請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專題調研組赴周口市鄲城縣開展實地深入調研和座談研討。在此基礎上,總結其創新探索成效,并對河南周口以國家農高區為牽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對策建議。
謀篇布局,以產業發展為先導,聚焦優勢產業集群發展
在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階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背景下,農業科技園區在政策框架與科技創新領域面臨著諸多挑戰,農高區作為農業科技園區的高級形態,通過整合資源,扶持企業成長,推動產業進步,為園區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示范引領農業現代化提供了窗口。截至2024年,我國已分批次先后批準設立陜西楊凌、河南周口等9家國家農高區,各自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發展主題、任務與內容。河南周口將建設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作為鄉村振興牽引性全局性工作,著力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引領高地,各級黨委政府結合區域實際,以產業發展為引領,堅持高起點規劃、全鏈條布局、集群式發展,全力開好黃淮平原高質高效農業發展的“火車頭”。
一是創新管理機制,確保措施落實見效。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是示范區肩負的核心任務之一,同時也是示范區發展中的政策優勢。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黨政高度重視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為向體制機制改革要活力要動力,各級政府積極健全組織架構,創新管理制度,加強規劃統籌,構建“省主導、市主體、縣配合”的三級聯動工作格局。省級成立由分管科技和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省長任雙組長的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級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月例會制度,給予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用地指標支持,縣級定期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解決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難題,通過項目、清單、臺賬管理推進工作;設立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周口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兼任黨工委書記,黨工委、管委會合署辦公。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釋放制度紅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系統布局、謀定而動。”推進改革創新落實落地的關鍵在于傳導機制有效性,各級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優化創新管理方式和運作流程,助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的行為,正是以制度紅利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之舉。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給予專項建設資金支持;周口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并制定《河南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促進條例》,在管理體制、規劃建設、創新發展、服務保障等方面為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發展提供法制支撐。
三是完善任務規劃,明確重點內容。以黃淮平原高質高效農業為主題,以小麥為主導產業,圍繞“四區一基地”任務完善規劃,重點建設“一城、兩軸、三區、四園、五心、六社區、十平臺”,即農業科技創新城,數字農業發展軸、食品產業發展軸,標準化種植示范區、科研試驗區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區,農業生態園、智慧農業園、創意農業園、生物醫藥園,科技創新中心、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國際交流中心、農業綜合配套服務中心、耕地保護中心,1個產城融合社區、2個和美鄉村示范社區、3個服務完善的鄉村社區,國家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孵化器、博士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小麥生物育種實驗室、作物高效生產與食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數字金融實驗室、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高等院校。
四是聚焦產業集群,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農高區是產業集聚、主體集中、要素集約的平臺載體,通過重構農業產業布局,使之從零散狀態向集聚化轉變,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產業鏈條由單一向復合升級,最終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圍繞小麥、玉米、甘薯三大主導產業,一方面,建設加工產業園區,集聚優質資源要素,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向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集聚,制定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科技型企業成長路線圖,加強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另一方面,緊密關聯銜接產業環節,初步構建種質創新、科學種植、精深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場物流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不斷深化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做強做優精深加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具體而言,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了5000畝的小麥精深加工產業園,已入駐竣工投產企業8家,正在建設食品產業項目5個,功能食品產業園(一期)已建成并入駐企業3家;培育了金丹科技、正星粉業、新天豫食品、雪榮食品等規模以上企業89家,農業產業化國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此外,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領域,還在加快建設2580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園,規劃布局“六大基地”(生物改性材料基地、生物基增塑劑基地、生物降解膜基地、生物降解制品基地、生物降解纖維制品基地、生物降解醫療用品基地)以及生物醫藥產業園。
調研組專家指出,經過兩年半的不懈努力,鄲城縣通過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腳踏實地謀發展,使得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不僅在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并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巨大的潛力空間。
科創引擎,以糧食安全為主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長期以來,我國糧食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農業發展面臨自主創新匱乏、產業競爭力較弱以及環境限制日益嚴峻等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加大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用創新科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座談會上,調研組專家指出,科技創新始終是驅動農業進步的根本動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就要將農業農村現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步伐,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堅持強化科技創新對糧食安全的支撐作用,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要競爭力,積極打造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應用的重要基地,加速推進了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一是加強農業創新基礎建設,打造農業創新“大舞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關鍵保障在高標準農田。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高度重視農業創新基礎建設,打造了具有周口特色的“智慧糧田”。目前,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0.6萬畝,依托中國科學院技術和資源優勢實施“伏羲工程”,建設“1中心、4基礎平臺、12個應用系統”高標準農田信息工程,打造“一張網、一張圖、一中心、一平臺、一體化”智慧應用體系,實現智慧糧田“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打造小麥優良品種種子田10萬畝,實現“鄭麥”“豫麥”“周麥”新品種全覆蓋;高標準建設脫毒甘薯溫棚育苗、脫毒甘薯標準化種植基地。調研組專家指出,高標準農田的核心是“科技含量高”,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的“智慧糧田”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試驗示范的“大舞臺”,充分體現了其對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擔當。
二是加強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激發農業創新“新活力”。以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需要切實把農業科技創新擺上突出位置,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通過積極搭建科研平臺,完善成果轉化體系,集聚科研人才,助推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方面,強化協同攻關,提升農業技術水平,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同向發力、協同創新。小麥產業方面,實施7個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選育小麥新品種5個,開發8個功能性食品,初步構建小麥減肥增效保優施肥技術體系,開發北方集約化農區氮素面源污染大數據預警決策平臺;玉米產業方面,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破解了玉米產業鏈技術難題,已擁有60項發明專利及多項專有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有機胍催化合成丙交酯技術可破解白色污染難題;甘薯產業方面,依托新天豫食品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河南省薯類淀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甘薯加工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甘薯精深加工生產工藝相關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13項。
另一方面,完善成果轉化機制,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激發科創動力,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積極推廣科技創新成果,集成開發的“小麥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優質小麥全環節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累計應用2億多畝,小麥優良品種種子田示范帶動黃淮平原高效種植3500萬畝,脫毒甘薯溫棚育苗、脫毒甘薯標準化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種植15萬畝;同時積極申請發明專利,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00余件,其中18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L-乳酸產業化關鍵技術等4項技術填補了世界空白,獲批河南省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河南省科技成果轉移示范機構。
三是積極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引育農業創新“生力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壯大鄉村人才隊伍”,農業科技人才是推動農業農村產業升級,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高度重視科技工作者的領軍帶頭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措施,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柔性引入人才,集聚優勢科教資源,構建現代農業人才高地,同時,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發展體系,初步建立“實驗室+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科研創新體系,為深度協同創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6個,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22個;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設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等9家科研機構;在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建設共享實驗室、科技企業孵化器、規劃展覽館和256套人才公寓、餐廳等,柔性引進院士10名、中原學者6名、博士138名。在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調研組專家談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人才隊伍能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管理、技術、理念等不同層面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在柔性引才,完善人才培養的配套政策機制和保障支持等方面的工作,為科技支撐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智慧引擎。”
共同富裕,以全面振興為引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鄉村全面振興是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振興,包含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方面的振興,要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需要多方面的策略與措施協同推進。鄲城縣于2019年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地區產業可持續發展是當前鄲城縣的發展主題。為加快當地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鄲城縣積極探索傳統農區高質量發展路徑,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一是發展富民產業,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新文章”。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鄲城縣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保姆式”服務和項目全程代辦制等高效服務的同時,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以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為切入口,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培育了食品醫藥主導產業和制衣制傘特色產業以及一批享譽全國的產業品牌。包含由生產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建設的千億級國家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基地——乳酸“一基地”,以發展現代中藥和新型化學藥品制劑為重點的百億級醫藥產業集群——醫藥“一集群”,以“中國傘業之鄉”為目標建設的傘業產業園——富民“一把傘”,因做強紅薯全產業鏈條而獲譽的國家級紅薯生產示范基地——紅薯“一條鏈”,通過多個千萬畝方連片種植基地打造的“黑冬冬”馳名商標——養生“一藤瓜”,培養一批網紅食品為代表的“老家丹成”特色品牌——電商“一品牌”等。在2020、2021年度河南省第三方營商環境評價工作中,鄲城均位于全市首位。
二是推動產業融合,打造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農業經營“新農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激發鄉村內生活力,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一方面完善合作模式與管理方式,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發揮規模效應,提高群眾收益。通過采取“公司+基地+村集體經濟+農戶”模式,實行“五統一”方式管理(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打造了集示范帶動、旅游觀光、科研培訓于一體的數字蔬菜農場,帶動各鄉鎮共建成高標準冬暖式日光溫室619個,棚均年純收入10萬元,創造就業崗位4000個以上。與此同時,為向產業主體提供更好的服務,便利產業間的交流合作發展,還與騰訊云合作成立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數據運營管理公司,建設數字產業運營平臺“農高號”APP,通過構建高效數字化服務體系,聯動農文體旅資源,推動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內各產業間相互協作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推廣多元化種植模式,育好用好鄉土人才。通過示范推廣“糧食與蔬菜、糧食與瓜果”等多元化種植模式,發揮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輻射作用引領全區農業水平整體提升,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了一批“新農人”。具體而言,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已培育各類合作社121個、家庭農場140個、種植大戶182人、高素質農民7190人,獲批并實施了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小麥玉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幸福河湖工程、河南省鄉村建設示范縣等項目,帶動全市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省級9家,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全區規模以上企業89家。
三是強化“三生融合”,提高生態人文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和美“新鄉村”。堅持以人民為本,將生活、生產、生態三者融為一體,實現經濟生態人文共同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富裕生活的協同共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先是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擦亮“綠色”名片。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在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實施骨干路網建設工程,新修、改造提升道路33.72公里,實施水系連通工程,集中打造“4河4溝2渠”生態水系,完成崔家溝—西洺河幸福河湖建設工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穩步推進21個行政村和美鄉村建設,已完成7個行政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修建污水管網15.6公里、污水處理站7個。其次是強化鄉村治理,塑造振興典范,擦亮“紅色”窗口。建設汲冢等4個鄉村振興試點,汲冢鎮謝寨村搶抓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機遇,圍繞打造“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典范區”目標定位,通過建設“產業大村”“文明新村”“黨建強村”,打造“五好兩宜”和美鄉村樣板;挖掘特色文化,豐富村民農閑生活,打造“紅色謝寨·豆腐之鄉”特色村莊,每月開展“幸福汲冢·百姓舞臺”活動;創新管理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建立“黨建引領·十戶聯治”工作機制,以十戶為單位打造“微網格”,由黨支部帶領村推選的戶長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當前,“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衛生縣城”“河南省園林縣城”不僅成為了鄲城縣的綠色名片,汲冢鎮謝寨村也在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周口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創建河南省“五星”黨支部的過程中成為見證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高質量發展的紅色窗口。
調研組專家指出,下一步,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要前瞻性地制定好下一階段“十五五”建設規劃,將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的成長融入鄲城縣、周口市、河南省乃至整個黃淮地區的經濟發展藍圖之中,爭取多方支持,整合資金政策,加速協同效應。同時,在三大特色產業以及土壤生物技術和制藥技術方面繼續挖掘潛力,突出地域特色,圍繞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綠色發展、數字化升級等方面進一步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就”。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此,鄲城縣要牢牢抓住糧食安全的主線,不斷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老君丹成之地煉就“新丹”,減量增效、提質創優,打造糧食安全新高地;結合“智圣故里”的歷史文化,打造鄲城文化名片,加強區域性品牌宣傳工作,建設周口國家農高區科技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樣板。(執筆:趙博藝 人民調研部主任;鄧楚韻 人民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