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建設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活動中占據核心地位。新征程上,應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人民城市建設引領城市現代化,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現代化道路。
(1)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城市層面的集中展現和生動實踐
不同于把城市現代化建設理解為單純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人民城市建設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在城市尺度上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中的人民城市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城市層面的全面展開,即經濟、治理、社會、文化和生態等領域的現代化建設延伸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具體來說,經濟現代化建設要堅持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城市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提高城市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這方面,一個城市的科創能力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至關重要。治理現代化建設要加強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特別是針對風險挑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現代化建設是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教育公平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等。在社會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重點群體的所急所盼,比如針對“一老一小”對城市進行適老化和適兒化改造;針對城市青年創業者,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還要辦好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讓城市不僅有高度,更有溫度。文化現代化建設是要加強文化設施和服務建設,處理好城市文脈保護和傳承的關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人文經濟,以現代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不斷豐富百姓精神生活等。生態現代化建設是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既要“推窗見綠”,更要全面推進社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另一方面,人民城市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城市現代化建設成果屬于人民、服務人民和成就人民。人民城市建設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指引,始終如一地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的需求作為建設的導向,讓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人民城市建設要屬于人民,深刻詮釋城市本質屬性,更要充分考量人民需求意愿,讓人民有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人民城市建設要服務人民,這是核心要義與實踐導向,城市現代化建設以滿足人民需求為宗旨,教育資源要均衡,交通網絡要便捷,環境治理、社會保障等也要創造舒適安心環境。人民城市建設要成就人民,體現對人民發展的賦能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要為人民提供實現價值空間,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激發創造力,讓有夢想者施展拳腳,成就卓越人生。
(2)以人民城市建設為重要抓手,走好中國式城市現代化之路
人民城市建設,強調了人民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核心地位和主體作用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治理的現代化建設目標,也明確了城市現代化成果“屬于人民、服務人民和成就人民”的核心價值導向。
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活力十足城市。經濟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堅持人民至上的經濟現代化,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建成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城市。一方面,全力推進城市經濟現代化,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壯大戰略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著力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讓經濟現代化成果更廣泛惠及市民,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就業、加強職業培訓,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持續提升勞動者收入占比,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的紅利。
二是錨定高品質生活,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建設宜居城市。社會民生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人民至上的社會現代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以大民生建設增進人民福祉,從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入手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建成以人民為中心的宜居城市。一方面,大力推進城市社會民生現代化,加大對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等等,加強社區建設,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持續增強和改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要讓社會現代化成果更廣泛惠及市民,讓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成果體現在市民的幸福生活上,社會服務更加優質高效,社會公平正義更加彰顯,讓市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三是推動文化自信自強,在傳承歷史文脈和發展當代文化中建設人文城市。文化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靈魂。堅持人民至上的文化現代化,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發展的根本任務,推動文化自信自強,挖掘和弘揚城市的歷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成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文城市。一方面,著力推進城市文化現代化,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讓文化現代化成果更廣泛惠及市民,為人民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讓人民在文化的滋養中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綠色城市中讓百姓盡享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生態文明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堅持人民至上的生態文明現代化,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成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城市。一方面,積極推進城市生態文明現代化,加強城市生態建設,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加強城市水系治理,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推廣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推廣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另一方面,要讓生態現代化成果更廣泛惠及市民,讓市民享受生態之美,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五是智慧治理賦能城市建設,讓城市更具韌性。治理現代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治理的過程要充分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治理的結果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扎實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加強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形成智慧高效的城市治理體系。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本文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項課題“全面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更高質量推進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研究”[2024VQH04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