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一里程碑式的時刻,不僅是對春節作為中國文化瑰寶的高度認同,更是對其作為全球文化象征的普世價值的充分肯定。春節,這一傳承千年、凝聚無數情感與文化精髓的節日,終于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文化影響力,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贊譽。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最具象征性的傳統節日,春節承載著對家庭、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刻情感,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精神紐帶,聯結著無數人的心靈。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象征著這一古老節日跨越時空的文化輝煌,也宣告著中華文化在全球文化之林中的卓越地位。
中國最古老且最具象征性的節日,春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幾千年前的“歲首祭祀”開始,春節逐漸演變為一種全面反映中國人社會倫理、家庭倫理和自然倫理的綜合性節日。春節的每一項習俗、每一項慶祝活動,都滲透著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在春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中國人告別過去的煩惱,迎接新的希望與機遇,時光的交替讓節日具有了濃烈的文化象征意義。
春節的歷史傳承豐富多彩。從最初的祭祀儀式到如今的慶祝活動,春節的形式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但其中的精神始終未變。春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不僅體現了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尊重,也展現了中國人對時間與人生的獨特理解。春節是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載體,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心靈的寄托。春節讓人們在這個特殊時刻暫停忙碌與焦慮,回歸家庭,回歸親情,回歸那份心靈的溫暖。
春節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家庭團聚、辭舊迎新,它還承載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情感和精神。從“除夕”守歲,到“年初一”的歡慶,從家族長輩的祈福,到小輩們的祝愿,春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包含著對生命、對家族、對社會和對自然的全方位尊重。這種尊重與傳承,形成了春節與中國人精神世界深刻契合的基礎,成為其獨特文化魅力的源泉。
春節的魅力,以其對于家庭情感的凝聚力最為鮮明。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節日,春節是每個中國人心靈深處最溫暖的符號。無論身在何方,春節都能讓我們放下忙碌與疲憊,回到那個讓人感到安全與溫暖的家。春節是家的象征,它是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的象征,是心靈的歸屬與情感的根基。
春節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不僅僅是節慶的歡愉,它更深深植根于家與親情的核心。春節是中國人情感的集合體,每一年的年夜飯、每一次全家團聚,都是家庭成員情感最強烈的表達。在春節的團圓飯上,親人圍坐一堂,暢談過去一年的收獲與未來的憧憬,仿佛歲月的流逝在這一刻得到了凝固,心靈的碰撞與共鳴也在這一刻達到了頂點。無論過去一年中有多少風雨,春節的到來總是能夠化解一切紛擾,帶來無盡的溫暖與慰藉。
春節的團圓,不僅僅是家庭成員的聚集,它是所有親情的匯聚,家族的紐帶,也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聯結。無論你身處何地,春節總是讓你感到那份來自故土的深情厚誼。春節不僅僅是對家庭親情的禮贊,更是對家族、對祖先的敬仰。這個節日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根本,始終牢記家族的歷史與文化,珍視每一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
春節,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始終是一個承載著深厚情感的時刻。小時候,它是期盼已久的新衣服和豐盛的美食,是父母在忙碌中為我們準備的一切,是那種無憂無慮的歡笑和滿心的期待。那時的春節,是一年中最光鮮亮麗的時刻,每一份小小的禮物和每一道家常的菜肴,都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愛與溫暖。
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步入軍營,離開了家鄉,身披軍裝的軍人,當踏上捍衛祖國的征程時,這個傳統節日賦予了我們更為深刻的內涵。寒風凜冽,夜色漫長,家人的笑聲似乎遙不可及,但內心的豪邁與自豪,卻在每一個清晨、每一個夜晚悄然生長。守衛祖國,守護人民的安寧,這份責任在我們的肩上愈發沉甸甸。春節的鞭炮聲,遠遠傳來,映照著我們眼中那抹堅定的光輝:我們雖遠離家鄉,卻依舊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為了億萬家庭的團聚與幸福,為了祖國的強大與繁榮。
此刻,“一個不圓,圓萬家”,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在軍營里,我們雖然心中渴望著與家人團圓,卻深知,每一次的堅守與付出,都是為了更多的家庭能在平安和諧中享受團聚。我們站崗,巡邏,守衛的每一個瞬間,心中涌動的不是孤單與遺憾,而是那份無比沉甸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因為有了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堅定的身影,成千上萬的家庭才能在和煦的陽光下團聚,共享這最溫暖的時光。
每一份思鄉的情感,轉化成了內心深處的豪情與自豪。在遠離家鄉的歲月里,我們懂得了家與國的意義,明白了無數的背影都是為了守護那一片溫暖的家園。當我們站在哨位上,守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時,我們的心中充滿的是那份無言的力量:那是對家人的深情,那是對國家的忠誠。春節,在我們的心中不再只是一個家庭的團聚,它變成了對責任的承諾,對使命的擔當,是家與國交織成的永恒紐帶。
當我們步入中年,春節再次轉化成了歸心似箭的沖動。無論是身處職場的忙碌,還是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春節依然是那個我們最期待最牽掛的時刻。它不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而是一次次回家團圓的機會,是對陪伴家人的珍視和向往。無論我們走多遠,春節始終是那個讓我們放下疲憊,忘卻煩惱,和最親的人在一起的時刻。它是一種歸屬感,是歲月里最深刻的溫情。
春節的團圓精神,凝聚著對家庭、對親情、對家園的強烈依戀。春節讓人們在追逐夢想的同時,永遠不忘那份最溫暖、最堅固的情感紐帶——家。春節的回家之路,不僅僅是對一個住所的歸屬,更是對一種文化、一份情感的回歸。在春節的團圓中,家族之間的倫理關系、親情的溫度以及中國人對“家”的理解,都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的影響力早已超越國界,廣泛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春節的全球化,既是華人文化的自然延續,也是中國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象征。無論是在美國、加拿大,還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春節的慶祝活動已成為當地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春節列為法定假日,春節的慶祝活動也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一種跨文化、跨民族的共同節日。
春節的全球傳播,不僅讓世界各地的華人能夠與家人團聚,也讓全球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們得以通過這一節日,了解、體驗并分享中國的文化與傳統。在這個過程中,春節成為一個無聲的文化使者,它傳遞著中國人對于家庭、和諧、幸福的追求,也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無論是舞龍舞獅,還是放煙花爆竹,春節的慶祝活動已成為跨越國界、跨越語言障礙的全球文化符號。
春節的文化傳播,實際上也映射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通過春節這一傳統節日,世界人民不僅認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感受到了中國人對于家庭、社會、自然的深切關懷。春節這一文化現象,反映了中國文明的包容性與創新性,它不僅在海外華人中廣受歡迎,也逐漸被各國人民所接受與尊重。春節的文化價值正在跨越語言、民族、地域的隔閡,成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春節的文化價值遠不止于家庭團聚,它包含著中國文化的倫理思想、歷史智慧和人文精神。春節所蘊含的“和諧”精神,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春節傳遞的“和諧”不僅僅是家庭內部的和睦,更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哲學體現。在這個節日里,人們不僅僅是慶祝新一年的到來,更是在心靈上與親朋好友、鄰里間甚至整個社會達成一種無聲的和解與共融。
春節的慶祝活動,無論是在家族聚會,還是在公眾場所,都會散發出一種融洽、溫暖的氛圍。這種和諧的氣息,正是春節所承載的文化精髓之一。春節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關懷,它讓我們在欣賞美好風景、享受團聚時光的同時,不忘社會責任,尊重自然法則,關心他人的需要。
春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份,正是對這一文化精神的高度肯定與傳承。它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歷史的回顧,它更是對全球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共同價值觀的贊頌。春節的普世價值,超越了民族、宗教與地域的界限,它是全球人民共同的文化財富,是全人類情感與精神需求的體現。
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對這一傳統節日文化價值得到廣泛認可的標志。這不僅是一項文化上的榮耀,更是對全球文化多樣性保護和傳承的貢獻。春節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它所傳遞的溫暖、和諧、團圓與希望,已經成為全球文化的共同財富。
就在前不久,《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公布,將全體公民放假的春節假期增加一天,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調整無疑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享受團圓的溫暖。延長假期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能有更多的時間返鄉與親人共享天倫之樂,也讓春節的慶祝活動更為豐富和有意義。這增加的一天假期不僅可以讓大家更好地休息、放松,還能夠讓春節的氣氛更加濃厚。中國人一直注重“家”的重要性,春節假期的延長無疑強化了這一文化精神,讓更多的人能夠無拘無束地享受與家人、親友的時光。此外,這一調整也為跨地域的家庭團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尤其是對于那些因工作或生活在外地的游子而言,春節假期的延長意味著更少的奔波與更充裕的團聚時光。
對于社會而言,春節假期的延長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體現。它為每一位中國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參與和傳承春節的傳統習俗,如寫春聯、放煙花、團圓飯等,這些習俗不僅是對節日的慶祝,更是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致敬。
未來,春節將在全球范圍內繼續傳播,作為一座連接世界、連接心靈的橋梁,繼續在文化交流中發揮其獨特的魅力與深遠的影響。(作者:程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