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自黃姚鎮人民政府被確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經過探索實踐,完成了基層立法聯系點標準化建設,拓展設立了立法民意收集點和強化了立法聯系點與各單位之間的協作,通過探索實踐N種工作方式方法,構建了“1+2+N”協同模式,推進立法更加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落實自治區部署,建好基層立法聯系點。一是強化組織合力。由昭平縣委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黃姚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領導小組,縣人大常委會負責聯系點建設工作,黃姚鎮政府、人大負責具體工作,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硬件設施。大力支持黃姚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落實了近200平方米的工作場地,每年安排一定經費保障立法聯系點工作運行,并積極爭取自治區、市兩級人大的支持,籌措40多萬元資金投入到標準化建設中,在硬件建設上做到五個“有”,即有組織機構、有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有辦公場所、有辦公設施、有經費保障,為立法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基礎設施保障。三是完善制度支撐。結合昭平縣實際,健全完善立法聯系點工作職責、工作流程、信息員職責等10余項規章制度,制定《黃姚文旅人大代表聯絡站與基層立法點、法學會融合建設》和《關于推行“三官”聯系站點工作方案》,夯實立法聯系點制度機制,在軟件建設上做到五個“定”,即確定一套工作制度、一套工作流程、一批立法信息采集點、一批立法協同單位、一支信息采集員隊伍,確保立法各項工作規范運行。
構建協同模式,不斷擴大立法參與面。一是站點布設突出廣泛性。延伸基層觸角,將黃姚鎮所轄的19個行政村全部設為立法民意收集點,昭平縣1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12家基層組織、3家社會組織設為立法聯系協同單位,共同承接立法征詢意見工作,極大拓展了基層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二是人員配備突出專業性。主動協調縣法學會,安排5名法學會會員進駐黃姚基層立法聯系點,統籌轄區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綜合執法等單位以及街道、社區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等力量,建立起9人組成的立法“專家庫”,協同開展法律法規草案解讀、立法意見征詢、普法宣傳等工作,借力提升立法質量。三是立法意見征集突出代表性。建立立法信息采集隊伍,選聘了包括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村“兩委”干部、致富帶頭人、村民理事會代表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在內的73人作為立法信息員,收集不同領域的立法訴求,就法律法規重點條款有針對性地征求相應群體的意見,讓立法載滿民意,提高立法意見的針對性和質量。自成立以來,共完成32部法律法規草案意見征集工作,上報立法意見建議126條,38條意見建議得到吸收采納。
建立“六步工作法”,提高立法工作質效。一是“線上+線下”廣納民意。線上通過微信工作群、QQ群等平臺,搭建高效便民的立法意見征集渠道。線下依托立法民意收集站(點)以及立法信息員,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發放問卷、設置意見征集箱等方式,面對面與群眾交流,點對點征求意見建議,最大限度發揮“站點”疊加效應。二是“研判+反饋”匯聚民智。立法聯系點及時召開會議對收集匯總的群眾意見進行逐條研判,認為符合立法工作要求的建議,上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不必通過立法解決的建議,轉交有關單位辦理;對涉及基層治理的建議,轉交鎮政府指導基層組織通過自治方式予以處理,并把研判處理結果通過上門走訪、情況通報等方式反饋給群眾,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征詢+評估”順應民心。堅持把立法后評估作為推動立法工作的重要方式,積極組織轄區人大代表、立法信息員、法律工作者參與執法檢查、評估調研等活動,及時梳理匯總對法律法規的修改建議,推動法律法規修訂完善。(昭平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黃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