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公院)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所屬企業,其設立的高原凍土團隊前身是1973年交通部成立的青藏公路科研組,常年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區開展技術研究,是我國近萬公里出疆入藏公路及西部邊防通道的主要技術保障力量。高原凍土團隊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科技人才培育,攻克了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筑技術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填補了全球該技術領域的空白,確立了我國在高原多年凍土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研究成果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升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高質量創新策源地
一是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明確“立足國家重大戰略工程需要,開展高海拔強凍融等極端環境道路工程方向原創性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矢力打造高質量創新策源地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目標,聯合行業頂級院士團隊,梳理服務國家戰略技術儲備11項,重組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年2月正式被科技部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序列。二是適應性調整體系架構,創新科研工作機制。高原凍土團隊創新實行主任負責制,充分賦予團隊負責人自主權,實現了“人、財、物”等資源單獨管理。構建產業與創新布局統籌規劃的“2+8+10+1”研產融合體系,即2個業務部門、8個專職研發中心、10個共建創新機構、1個產業化公司,專職研發人員逾300人。三是健全科研長效投入機制,實現成果收入反哺。高原凍土團隊構建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依托單位投入為主體、科創基金投入與其他資金來源適配互補的多元投入體系。近三年年均投入規模約1.5億元,其中全國重點實驗室科創基金年均投入超6000萬元。構建科研成果產業化收入反哺機制,對于主要憑借團隊創新技術取得的生產項目,將不低于3%的合同額專項獎勵給研發團隊,2023年實現產業化收入反哺近1億元。
強化引領性科技攻關,提升高水平原始創新力
一是突出戰略性價值性。高原凍土團隊賡續“兩路精神”,以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為最終使命,將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高原戰略通道安全保障與快速應急等領域作為立項重點,近三年完成相關項目立項150余個,結項58個,支持青藏高速那拉段、共玉高速、花大高速等國家重點項目及“一帶一路”沿線公路建設、凍土工程病害整治及交通技術保障,創造勘察設計合同額數十億元。二是突出基礎性緊迫性。高原凍土團隊聚焦長期性、戰略性、基礎共性、融合性等方面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攻克凍土高速公路寬幅路基聚熱、厚層路面儲熱、疊加黑色瀝青強吸熱等世界難題,支撐建成世界首條高原多年凍土地區高速公路,實現我國高原凍土工程技術在國際上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三是突出前沿性重要性。高原凍土團隊將科技研發與產業鏈暢通循環有機結合,繪制覆蓋產業鏈全鏈條的重要產業圖譜,梳理關鍵節點待攻關課題30余項,會同關鍵節點企業開展聯合研究。通過科研攻關打通創新鏈、支撐產業鏈,形成以高原凍土團隊為核心,高性能建筑材料、生態環保與修復材料、工程防災減災產品為主體的高新產業集群。
完善科研人才結構,培育高層次科技戰略力量
一是發揮卓越工程師作用。高原凍土團隊推進“院士工程”“大師工程”等高層次人才工程建設,構建學科領軍人才引進、培養、支撐、保障全過程服務體系。團隊目前擁有各級人才113人,其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等國家級人才5人。二是實施柔性導培計劃。高原凍土團隊創新開展科研導師制,聯合長沙理工大學、深圳大學院士團隊,依托“雙站”采用“雙導師制”,柔性引入科研人才十余人。實施科技人才多維多層多措培養機制,建立按需設崗、動態調整、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開放式人才管理模式,近三年來科研人員年均流動占比達到10%以上,實現人才池“一潭活水”。三是激發科技人才活力。高原凍土團隊率先落實科研人員薪酬待遇不低于同職級經營管理人員的要求,單列用人指標,單列人員工資總額,單列職稱晉升指標,構建各類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聚焦正向激勵,對重點科研項目實施“揭榜掛帥”,近三年實現主動“揭榜”5次。高原凍土團隊視成果成熟性、先進性及業務支撐力度,近三年給予“揭榜”研發小組獎勵、補助共計160萬元。(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