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總工會在牽頭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具體工作中,緊緊圍繞“工業強市”鮮明導向,不斷加強產業鏈產改路徑的探索與實踐,在全國率先出臺產業鏈產改規范指導性文件,以集群強鏈推進產業強市建設,推動產改全面擴面提質增效。
系統謀劃明路徑,勾畫產業鏈產改“施工圖”
首先,統籌集成抓謀劃。深入研究淮安“7+3”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規劃及政策措施,將產業鏈產改納入全市產業發展、產改工作、“黨建賦能·興企強鏈”專項行動大局,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成立推進產業鏈產改工作專班,全面加強產業鏈產改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產業鏈產改融入產業鏈黨建議事協調機制,同步推進。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工信局、科技局、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門,深入重點先進制造業產業鏈、20余家龍頭骨干企業開展調研,聚焦產業數據分析,摸清產業鏈發展現狀,關注產業鏈生態創新,為推進產業鏈產改夯實工作基礎。
其次,目標指引增動力。緊密結合全市產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出臺《關于在全市開展“黨建賦能·興企強鏈”行動 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淮安產業鏈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強化產業鏈產改工作指導。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市級7大產業鏈、30多個縣區級產業鏈產改工作,到2025年實現全市重點產業鏈產改工作全覆蓋。通過建立工作推進體系,推動“鏈長”企業做大做強、“鏈核”企業提質增效、“鏈員”企業提檔升級。
第三,“一鏈一品”創特色。經過探索并實踐推進,全市重點產業鏈試點產改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點和行業特色的產業鏈產改工作品牌。如洪澤區積極推進紡織產業鏈產改,打造黨工聯盟,推動黨工活力與產業活力同步釋放;盱眙縣持續發力龍蝦產業鏈產改,形成集科研、種植養殖、加工、餐飲、電商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盱眙龍蝦制作”作為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被人社部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體系,考核規范被人社部職業技能中心予以備案;金湖縣堅持“一企一策整體強鏈,一企一員對接延鏈,一企一品創新補鏈”,重點在儀器儀表產業鏈強化產改的針對性指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架構塑格局,構建產業鏈產改“新矩陣”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在于讓產業工人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干事創業的激情動力更加高漲,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為此,淮安市總工會圍繞產改主要目標,契合產業鏈發展特點特色,在組織建設、人才培育、創新創造、關心關愛等方面實行“矩陣”式推進,使產業鏈產改的架構明晰、推進有力。
將組織“嵌”在鏈上。堅持黨建、工建、產改一體化推進,建立產業鏈黨組織、工會聯合會、產改指導站三類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產改指導站的一線指導作用。截至目前,市、縣(區)兩級共成立產業鏈黨組織32個、產業鏈工會聯合會11個、產業鏈產改指導站11個,覆蓋企業628家。常態化開展鏈上企業工會組織培育孵化,采取單獨建會、聯合建會等方式,推動鏈上企業工會組織應建盡建。截至目前,全市產業鏈上百人以上非公企業建會覆蓋率達85%左右。深化黨建帶工建“三創爭兩提升”活動,培樹20家省級“三創爭兩提升”示范單位。開展產業鏈“雙進”和“中國夢·勞動美·幸福路”主題教育活動,邀請專家教授、勞模走進產業鏈龍頭企業、產改重點企業,宣講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覆蓋職工23.8萬人次。
將人才“育”在鏈上。完善產業鏈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體系,出臺《關于開展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培訓的意見》,構建“1+10+N”技能培訓體系。與淮安高級職業技術學校聯合成立淮安工匠學院,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勞模、大國工匠高鳳林出席全市“勞模工匠助企行”啟動儀式并受聘淮安工匠學院名譽院長,對學院建設和“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批示肯定。開展產業人才集聚行動,確定30家鏈上重點企業為產業人才舉薦企業,在本地院校開設104個“訂單班”、20個產業學院,持續引育產業急需的創新創業人才和工匠隊伍。開展“十百千萬”勞動技能競賽,每年聚焦10個重點示范性勞動競賽項目、60多項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在全市開展“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勞動和技能競賽,每年晉升職業技能等級人數增幅超10%。2020年以來,全市產業鏈累計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70余萬人次,產業鏈技能人才總量達68.1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22.6萬人。
將創新“熔”在鏈上。推動將產業鏈產業工人發明創造納入全市創新體系、企業研發體系,出臺《淮安市企業一線職工技術創新獎勵激勵實施辦法》,全市職工擁有實用新型和授權發明專利超300個,培育“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先進操作法、十大發明專利”及“五小”優秀項目150個。依托勞模工匠、技能大師發揮“頭雁效應”,創建市級以上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73家、勞模工匠(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6家、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32家。深化“勞模工匠助企行”,646人次勞模工匠參與活動,服務企業367個,解決實際問題546個。在省內率先成立市五一巾幗創新聯盟,助推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獲評全省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助企行”十大成果。
將關愛“融”在鏈上。聚焦產業工人“急難愁盼”問題,出臺《關于做好城市困難職工多層次常態化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關愛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各類政策16條。健全職工困難動態監測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快速響應、精準幫扶。聚焦農民工等就業困難人員,舉辦“職等你來 遇淮則安”綜合招聘會10余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0000個,帶動相關人員就業3200余人次。針對產業工人關注的勞動經濟、安全健康等問題,建立產業鏈集體協商體系,就行業工資標準、勞動定額、獎金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等進行集體協商,產業工人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盱眙龍蝦產業鏈工會聯合會引導鏈上企業開展集體協商,以等級定身價,以技能定薪水,制定規范企業工資標準,確保全產業鏈職工工資增長高于全縣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15%。
要素保障賦動能,繪好產業鏈產改“工筆畫”
筑牢制度根基。重點建立協調會商、聯系幫辦、活動輪值、考核評估“四項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在產業鏈產改統籌謀劃、綜合協調、指導推進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機制,著力提升產業鏈產改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水平。
鍛造服務隊伍。積極打造黨務工作者、工會干部、產改指導員“三支隊伍”,積極做好定點宣傳、定點指導、定點服務工作,為產業鏈及企業提供診斷服務,構筑“溝通橋梁”,確保重點鏈條專人跟進、龍頭企業專人指導、難點區域專人包干,實現服務企業到一線、維護權益零距離。
把控過程準星。在推進產業鏈產改過程中,梳理企業需求清單、產改任務、部門資源“三項清單”,赴鏈上企業問需促資源對接、問難促分憂解困、問計促服務提效,會辦解決鏈上企業黨建和發展問題1125個,實現產業鏈延伸、創新鏈激活、價值鏈提升。(江蘇省淮安市總工會 淮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