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黨政干部談治理> 正文

在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大地質”技術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地質工作是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的工作,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大地質”技術作用,努力在構畫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中走在前列。

把握地質工作綠色屬性,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走在前。黨的二十大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部署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為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提供了總方向、總方針和總要求。山東省制定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各項配套措施,都對地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地質工作具有綠色屬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賦存于地球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而這正是地質工作的對象;人口、資源、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要素,地質工作占據其二,足見保護生態是地質工作極其重要的一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地質工作者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忠實履行好新時代地質工作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已形成共識,地質單位下大力氣調結構、促轉型,地質工作的主攻方向也由主要解決能源資源問題逐步轉向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并重。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緊緊圍繞“地質+”和“+地質”開拓創新,在主動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碳達峰碳中和等新的重大需求中,找準地質人、地質事的角色與定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建了“生態修復、防災減災、應急救援”三大公益性品牌。實施精準服務計劃,發布無償技術服務目錄,2023年以來,為全省16市提供無償地質服務530余項。

把握地質工作基礎屬性,在切實履行地質先行職責使命上走在前。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通過對能源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地質調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資料,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保護改善人居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延伸礦產資源產業鏈,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山東省煤田地質局是國內較早從事淺層地溫能開發及相關技術服務的地質單位之一,也是山東省最早從事頁巖氣勘查的地質單位。近5年,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頁巖氣項目10余項,在新疆取得油氣重大發現。在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經驗、裝備、團隊、平臺、技術“五大優勢”,建立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山東實驗中心。2022年以來,在山東探明地熱儲量折合標準煤4.44億噸,正推進4個地熱田調查項目,新增地熱能供暖(冷)建筑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27萬噸;開展“地源熱泵互聯耦合技術”等多能互補研究,研發7項節能專用設備和系統,在10個項目推廣應用,能效提高約22%,助力能源結構調整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另一方面,要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面,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顯著特征。新時代地質工作新質生產力,具有工作目標多元一體、技術方法綜合集成、調查勘查綠色高效、服務支撐優質智能等特點,這對突破傳統地質工作領域和服務方向,解決資源、環境、生態、民生、安全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在水土污染調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礦山環境及破損山體整治、采空區和采煤塌陷地治理、近海及海灘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拓面提質,建成了多個國家級、省級綠色勘查示范項目;系統推進泰山區域、沂蒙山區域、東平湖、南四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形成了“保、治、用”相互依存的實踐經驗。

把握地質工作科學屬性,在努力發展地質工作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地質工作者必須面向國家對能源資源安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在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

一方面,加強勘查技術創新,為“先立后破”提供空間和時間。2023年,我國原煤產量達47.1億噸,同比增長3.4%,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5.3%。面對迎峰度夏度冬和極端天氣的現實需要,無論是長期能源安全保障還是短期煤炭穩定供應,煤炭都能讓國家的能源“糧倉”更為殷實。增加煤炭先進產能,加強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尤為重要。山東省煤田地質局2022年以來新建省級平臺4個,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7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項;發揮全國煤田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作用,投入研發資金3000余萬元,引進院士、領軍專家74人,創建了“六位一體”勘查關鍵技術體系,勘查精度由分米級提高到厘米級;勘探成果支撐建立年產超千萬噸煤礦2座、±800千伏“西電東送”工程1項。另一方面,加強學科交叉研究,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全國土壤普查檢測實驗室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9個,形成了“科研平臺+領軍人才+科研團隊+高校支撐+成果轉化”的科創格局;參與海洋碳匯技術省重點課題調研及多項碳封存技術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擁有全省煤炭檢測服務項目最全的大型綜合實驗室。加強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和安全利用,自主研發超高壓水力割縫、大口徑機械水力聯動造穴裝置、管道壓力輸送分離系統等裝備,在治理瓦斯滲透突出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安全解放煤炭資源量5000余萬噸,相關研究成果對安全生產、資源利用、生態環保等綜合效益的催化作用不斷顯現。2022年以來新建生態保護修復領域省級平臺2個,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8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項。開展黃河流域山東段生態修復、地熱能開發利用等省重點課題調研,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地學方案,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作者系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黨委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