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在新時代發展的征程中,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意義非凡,它如同燈塔,指引著我們在復雜多變的發展之路上找準方向、砥礪前行。
抓好調查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找準問題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圍繞問題深入調研才能獲得真知灼見。從民生保障中的教育公平、醫療資源分配,到經濟發展中的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瓶頸,這些問題都是調查研究的著眼點。調查研究不能走馬觀花、浮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實際,以敏銳的洞察力去挖掘那些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層次問題。例如,在研究做地工作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問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土地現狀地類、地形地貌、土壤質地等自然屬性上,更要分析周邊交通、產業、人口等因素,深入研究區域發展戰略。只有把問題找準、找實,才能讓后續的研究和解決方案有的放矢。
抓好調查研究,要堅持深入群眾。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調查研究的寶貴財富。真正走到群眾中間,和他們坐在同一條板凳上,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疾苦和需求。例如,在對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調研中,只有深入農村、社區,與村民面對面交流,才能為制定公平合理的補償和安置方案提供依據,減少矛盾沖突,確保項目順利進行。而且群眾對于問題往往有著最直觀的感受,他們所提出的一些解決思路也能為調查研究打開新的視角。
抓好調查研究,要堅持科學方法。對癥下藥才有療效,方法對路才有實效,調查研究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調研效率和精準度。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規律和趨勢,比如在合理評估土地價值問題時,通過對地理位置、市場需求、政策導向、開發潛力等因素的分析,能更準確地評估土地價值。要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在依據調查研究制定方法后,還要持續跟蹤評估實施效果,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法進行調整和優化,形成調查研究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作者:方之寬,杭州西湖云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