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千里長渠,京宛情深。自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碧波跋涉千里,一路潤澤京津冀豫。如今,北京城區七成以上供水為南水北調水,“南水”已成為北京的主力供水水源,而這份“血脈紐帶”正為京宛兩地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協作之花開正艷。
優勢互補,協作攻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世紀工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河南南陽始終十年如一日保水質、護運行,把“讓京津冀豫的人民喝上放心水”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執著堅守,在產業發展、移民搬遷安置等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既將水源區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也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發揮著“水龍頭”作用,折射出南陽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同樣,北京各界持續發揮科研基礎地位,通過對口協作技術、資金、科技等方面助力,為繼承和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服務、為教學服務、為深化京宛合作發展服務,推動淅川、西峽、內鄉、鄧州等水源涵養區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眾多項目的聯合,形成齊抓共建、務實協作的工作機制,打開了京宛兩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讓人民群眾尤其是移民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守望相助,共謀發展。十年來,北京市先后與河南省政府簽訂了《豫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深化京豫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上下互動、結對幫扶的常態化工作機制,累計互派9批150余名掛職干部。聚焦“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工作主線,安排協作資金近20億元,實施協作項目322項,攜手推動水質保護、產業發展、民生事業、干部人才和經貿等多領域、全方位協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要圍繞現代農業、高端裝備制造、中醫藥、生物醫藥、合成生物、新材料等領域,攜手推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產業發展、干部人才和經貿等多領域、全方位協作,大力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厚植京宛情誼,加強服務保障,培育壯大“水經濟”,為深化對口協作創造最優發展環境,不斷探索搭建合作新載體,共尋多層次合作新路徑,促進跨區域合作新發展,用實際行動譜寫一曲丹水頌歌,讓京宛協作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一渠相牽,共繪新篇。近年來,京宛對口協作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和層次,雙方圍繞保水質護運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保障改善民生、高端人才交流等領域,加強制度保障力度,在協作的深度和廣度上持續開拓,形成多方共贏的京宛合作新局面。聚焦地域特色,將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水源區綠色發展的主要抓手,如支持建設淅川軟籽石榴、西峽香菇、獼猴桃、內鄉石斛、貢菊等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打造“渠首印象”“淅有山川”等一批綠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助民增收。截至目前,北京市對南陽市實施對口協作項目322個,總投資46.44億元,先后實施環庫區生態廊道、西峽食用菌科研中心、水源地縣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等一批示范性項目,以水為媒、因水結緣,讓京宛兩地水相連、人相親、心相通,共筑兩地人民的美好未來。
南水北調是國之大事、世紀工程、民心工程。共同構建南北共建、互利雙贏的區域協作發展新格局,走正走好綠色崛起、美麗富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奮楫篤行的美好坐標。這一渠清水將北京與南陽這兩座相距千里的城市緊密聯結,未來將寫出京宛協作更加精彩的篇章。(作者:王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