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北京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北京市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就業服務和促進機制;推動城市更新,讓百姓生活更美好;深化接訴即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訪北京,看發展,探民生。一項項民生暖政、一條條惠民舉措,把溫暖送到百姓身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多措并舉,促進就業增收

新時代以來,減量發展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十大高精尖產業全部突破千億元級,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產值突破3萬億元……騰籠換鳥,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北京產業結構深度調整。

產業向“新”,激發就業新活力。“當前,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轉型,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謝偉介紹,集團現有技能員工5.4萬余人,占全體員工的比例近60%,“向高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升技能人才素質是關鍵。”

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北京以服務就業、促進發展為導向,不斷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出臺加強新時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實施“金藍領”培育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教育、培訓與產業深度協同,推行以“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全面實施“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一系列改革措施,為高技能人才開拓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北汽集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趙郁,先后帶出了120多名徒弟,其中19人晉升為高級技師,55人晉升為技師,“團隊已累計完成攻關項目11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500萬元。”

“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吳曉軍介紹,截至目前,北京技能人才達到35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121萬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收入是關鍵。”紅葉滿山,慕田峪長城腳下,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的板栗又到了收獲季節。村黨支部書記王全介紹,村里2400畝板栗,年產量約50萬斤,收入200多萬元。

由于位置偏遠、土地貧瘠,北溝村曾被人們稱為“北旮旯”。近些年,北溝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靠綠“生金”,發展鄉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約3萬元。除了種植板栗,北溝村150多戶居民,有30多戶開民宿。去年來村里的游客達6萬人次。

腰包鼓了,鄉親們日子越過越滋潤。傍晚,北溝村的“幸福晚年驛站”飯菜飄香。“四菜一湯,村里70歲以上老人全免費。”75歲的村民曹吉付介紹,村里符合條件的老人還能免費享受血壓監測、冬季洗浴、理發剃須等服務。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北京各區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延慶區石峽村,開發長城文旅資源,成為一房難求的民俗村;密云區套里村,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村里頭”品牌蔬菜禮盒供不應求;大興區鮑家鋪村,盤活閑置農房打造文化空間,藝術家駐村和村民做鄰居……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萬億元,同比增長5.1%;城鎮新增就業25.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同比下降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快于城鎮居民2.6個百分點。

以人為本,推動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夜晚的亮馬河,兩岸燈光璀璨,綿延6公里的光影秀美輪美奐。誰能想到,如今這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曾一度淤泥堆積、雜草叢生。

2019年,朝陽區啟動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建設。河、岸、橋、景多維共治,慢行連通、景觀亮化、旅游通航等六大工程陸續展開。80萬平方米的濱河公園,串起沿岸23個小區,也串起了三里屯、燕莎、藍色港灣三大商圈。

“亮馬河兩岸企業從‘背河經營’變為‘擁河發展’,帶來了人氣,也帶火了經濟。”朝陽區商務局局長劉佳介紹,2023年,亮馬河周邊商業收入約40億元,同比增長37%。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鑰匙丟了去哪里配?鞋開膠了到哪兒粘?電水壺的開關壞了怎么修?……在海淀區中關村街道,只需拿出手機,點擊“中關村E刻鐘生活圈”電子動態地圖,早餐店、菜店、裁縫店、洗衣店……家門口的服務一目了然。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中關村街道在城市更新中不斷補齊城市功能。將閑置空間和邊角地改造成集裝箱式的便民小店,把經營不善的餐飲企業轉型為果蔬銷售網點……近3年,中關村街道共增加便民網點15處、“小修小補”網點32處,果蔬網點經營面積新增2000平方米。

便民生活圈建設與城市更新工作相結合。“截至今年10月,北京已經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501個,覆蓋社區2280余個,服務人口990余萬人。”北京市商務局生活服務業一處副處長宋志雷介紹,2025年,北京將實現便民生活圈全覆蓋。

暖心服務,提升城市溫度

“從體檢到取證,不到10分鐘。”拿到新的駕駛證,王先生對豐臺區政務服務中心的自助體檢機贊不絕口,“全程語音提示,可對身高、視力、聽力等進行現場檢測。”

位于北京南中軸地區的豐臺區政務服務中心,7萬平方米的空間內整合了23個專業辦事大廳,企業開辦、房屋買賣、結婚登記、醫保社保等1600余個區級事項“一門辦理”。為了方便群眾辦事,中心設置24小時自助專區,428項市、區級事項全天候自助辦理。

“既要辦得快,更要辦得暖。”豐臺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局長劉楣介紹,除了政務服務,中心還能提供法律幫助、公證咨詢、政策解讀等便民服務。

為群眾辦事提“速度”,為民生服務加“溫度”。近年來,北京持續完善市、區、街(鄉)、村(居)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成政務服務中心481個,村居服務站7000余個,設置綜合窗口2.5萬個。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

微笑是城市最美的表情,傳遞溫暖也治愈人心。走進北京市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電話響鈴聲、熱情回應聲、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墻面上,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讓您聽到我們的微笑”。

2019年,北京市把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幾十個熱線電話,融合成全新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賦予其“接訴即辦”的新職能。供電供暖、垃圾分類、交通擁堵、鄰里糾紛……不管涉及何事何部門,只需一個電話,就會有人主動聯系,限時回復。

“有了‘12345’,生活很踏實”“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聽有人管”“貼心又暖心,就像身邊帶了個顧問”……群眾的口碑勝過金杯銀杯。

借助對熱線的大數據分析,北京還積極推動改革從“有一辦一”向“主動治理”深化。圍繞群眾反映的高頻共性難題,建立“每月一題”機制,近年來針對房產證難辦、老樓加裝電梯等60多個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既解決了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也攻克了城市治理的難點“大事”。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孫舫介紹,5年來,這條“滾燙”的熱線共受理1.47億件市民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分別達到96.5%、96.9%。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翻看今年北京公布的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清單:新增3歲以下普惠幼兒托位1萬個、打造100個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34個項目,涵蓋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再到安全宜居各個領域。

北京市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民生實事項目清單已堅持運行30余年,“年初立軍令狀、年底交成績單”,年復一年,周而復始。“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