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炬,引領未來。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系統闡釋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路徑,首次提出教育強國的六大特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在黨中央關于民族教育事業的頂層設計與戰略擘畫中,“思政引領力”被置于教育強國所需具備的“六力特質”之首,并對此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與闡述。進而言之,要打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必須聚焦大思政課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嶄新圖景。
深挖“主渠道”:強化思政教育“鑄魂密碼”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在新時代新征程這一宏大背景下,黨和國家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構建教育強國建設這一宏偉藍圖,必須充分利用并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作用,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不斷對新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加強與改進,以適應國家發展的新要求。
思政引領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鮮亮底色,要想確保教育正確的政治方向,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抓牢教育意識形態第一陣地的堅強領導。在這一進程中,要牢牢把穩思想之舵,堅定不移地利用思政課堂這一主渠道,從思政課堂出發,用理論鑄魂育人。課堂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應用有理、講理的方式,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博大的人文情懷和敏銳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把知識變成力量,用理論照亮現實。并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個最大現實,運用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和鮮活生動的實際案例,輔之以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方式,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將道理講深、講透,更要講活,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產生共鳴,從而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人民的時代新人,在建設教育強國中譜寫奮進之歌。
狠抓“主力軍”:鍛造教師隊伍“育人根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隊伍構成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資源,是支撐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基石,更是推動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定不移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鍛造一支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生思想教育上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背負著傳授知識的時代重任,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潛心、靜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敏銳捕捉每一個新知的火花,始終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創新教學模式方法。還應當刻苦鉆研,不畏艱難,勇于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斷地吸收新知,將其融入自己的教學體系中,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不竭源泉。并要以嚴謹篤學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術問題,確保自己的學識既深厚又廣博。另一方面,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僅是對書本知識的簡單傳授,更是深刻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塑造。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解答學生在學業上的困惑,更是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觀之,廣大教師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念情懷,踐行“啟智潤心、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努力做到“為人與為學,其道一也”。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做好時代新人的引路人,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
堅守“主陣地”:夯實社會課堂“實踐導航”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精髓與智慧結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這為新時代青年將社會實踐這一“必修課程”學習好、領悟透,提供了根本指導原則。
實踐是深入實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任務所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主陣地”。要打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構建全面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就需要毫不動搖地秉持“大思政”的教育培養理念,充分利用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行動、調查研究等緊密融合,打破傳統課堂的界限,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這個象牙塔,投身到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參與中領悟知識,在實踐中深化理解。通過參與國家建設和社會服務的各個環節,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還能在服務的過程中錘煉個人品格,提升綜合素質,增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經過具體實踐后,引導學生反思實踐所得出的經驗,達到知行合一、學思踐悟。通過社會大課堂,使學生更加明白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緊密聯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激勵他們成為勇于擔當、敢于挺膺而出的奮斗者,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社會的進步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決勝“主戰場”:聯通網絡思政“數字賦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由此觀之,教育數字化不僅是科技進步的產物,更標志著教育理念與模式的深刻變革,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可能,以數字化轉型助推教育強國建設是未來國家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4年8月29日發布的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網民的49.0%。可見當前互聯網成為建設“大思政課”的新載體,是教育者更好引導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洗禮的新工具。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教育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將為實現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終身學習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加速教育現代化的步伐提供有效支撐。各級各類學校亟需用好新技術新媒體,打破網絡繭房的束縛,努力縮小數字信息領域的差距,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龐大流量作為載體,不斷傳播和弘揚思政教育的正面能量。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應確保思政教育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同時具備高度的創新性。通過強化思政育人工作與數字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思政教育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進一步增強思政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為構建教育強國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和百舸爭流的奮斗姿態勇毅前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辦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人民滿意教育。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新使命。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當對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的時代藍圖,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教育強國建設的澎湃動力、生動實踐,轉化為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務實成效。(作者:岳明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劉宗靈,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百人專家庫”成員)
基金項目:202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項目號:24BDJ068)。2024年度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課題(項目號:SCJJ24Z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