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房縣門古寺鎮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契機,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全力打造“黨建引領,縱橫連接”基層治理新體系,形成互聯互動、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縱向到底,壁壘強起來
基層治理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
“我們村黨支部以石嶺溝小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為契機,通過干部沉下去,服務在小區,問題收起來,方法共商量等方法,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易遷小區事務管理,雜草有人除,桌椅有人造,群眾的滿意度提升了,更加有幸福感。”門古寺鎮葉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饒傳斌說。
縱向到底,基層壁壘強起來。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也是力量所在。
近年來,門古寺鎮黨委建立“鎮黨委靠前指揮牽頭抓總——村黨支部統籌力量全面推進——村組黨小組具體落實——黨員中心戶分片包戶”的縱向治理四級組織體系,打造鎮黨委統籌引領,鎮直單位、駐村幫扶單位、社會組織及共青團、婦聯等多方力量聚合的基層治理工作新格局。
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關鍵在于行動。2024年初,全縣三級干部會議上縣委書記謝曉鳴強調。“在高質量發展重要關頭,事事都是前線,人人都是主角。能力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
門古寺鎮堅持為基層治理賦能,2021年換屆以來,持續選派8名鎮政府機關年輕干部到重難點村全脫產掛職鍛煉,分批次安排村“兩委”40歲以下干部到鎮政府機關辦公室跟班學習,累計發展35歲以下農村年輕黨員21名,解決歷史遺留信訪矛盾5起,開展演講比賽、年輕干部座談會、外出觀摩學習20余次,32名村干部先后外出參與市級以上業務培訓活動,全面補齊干部能力短板、知識弱項、經驗盲區,不斷將黨的組織優勢轉為治理優勢。
橫向到邊,民心聚起來
基層治理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集聚多方力量的“群演戲”。
今年以來,門古寺鎮團委、婦聯堅持黨建引領,融合省直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湖北中醫藥大學師生資源,發揮“愛心媽媽”品牌力量,舉辦“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關心慰問留守困難青少年兒童超過300人次。
橫向到邊、民心聚起來。以“五包”措施,圍繞不同群體開展針對性服務,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描繪基層治理與社會發展的美好畫卷。
矛盾化解包人,抓住社會穩定重點。把信訪矛盾排查化解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矛盾化解抓小抓早,緊盯重點人群,落實鎮、村兩級黨員領導干部包案責任制,定人定案定點突破,做好信訪積案化解。
困難群體包戶,疏通服務群眾堵點。結合“戶戶走到”集中排查工作,重點走訪五類人員、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壓實黨員干部包保責任,建立“收集整理、梳理分析、派單包聯、結果反饋”閉環管理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環境衛生包片,掀起環境治理熱潮。以“清潔房縣”活動為載體,建立黨員干部環境衛生包片制度。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增強群眾環保意識,帶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
道路交通包段,守護交通安全終點。組織各村輔警、黨員志愿者80余人,成立25支交通安全勸導志愿服務隊,每周在重點路段、時段開展交通安全勸導,維護全鎮安全文明的交通環境。
人情新風包村,打造移風易俗亮點。建立黨委班子成員包村責任制,成立人情新風治理領導小組。通過選樹典型,完善村規民約,對違規宴請、鋪張浪費等現象嚴厲打擊。
減負厚愛,干勁鼓起來
今年以來,門古寺鎮以“清牌子”小切口入手,累計清理“濫掛”牌匾120余塊,清理整治微信、QQ群10余個,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容貌更“清”了,基層干部額外的擔子也更“輕”了。
“上級下來檢查得少了,不用埋頭熬夜做大量檔案,我能騰出更多時間去走村入戶了。”草池村村委會委員劉艷麗深有感觸。今年以來,省市縣委多次下發為基層減負文件,門古寺鎮組織全鎮干部認真學習落實《湖北省村級組織履職事項清單指導目錄》《房縣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等文件。
共同締造是基層減負的實踐法寶。通過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搭建民主協商議事平臺,健全多元共治體系,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不斷優化服務流程,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最終人民群眾成了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減負加厚愛,干部在狀態。今年以來,門古寺鎮積極落實縣委《關于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七條意見》,鎮、村干部完成體檢150人次,97名村干部領取2023年養老保險補貼共計28萬元。按照“地緣相近、產業相連、資源相補、人文相通”等原則,成立楊岔山片區強村黨委,3名支部委員跨村任職。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為2名受到不實舉報的村干部作出澄清證明。2名村干部先后取得2024年房縣村干部專項考錄公務員、事業編筆試第1名。(杜彬瑞 陳澤)
【據黨員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