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點“綠”成金,三產融合促振興——河南信陽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丁艷;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黨組書記張濤,校委委員趙士紅,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賀衛華,哲學教研部教授、大別山干部學院副院長鄭會霞,經濟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林永然)

霜露降,油茶香。走進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的司馬光油茶園,目之所及是漫山遍野的茶樹、紅綠相間的油茶果,空氣中還彌漫著油茶果香。當下,正值油茶果成熟期,茶農手提桶和簍,采摘掛滿枝頭、圓潤飽滿的油茶果。

“咱們面前這片油茶樹是2009年栽種,已進入盛果期,產量比往年提高50%。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在司馬光油茶園,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世法對調研組說,“光山縣的油茶種植歷史悠久。這里一畝地能種100棵油茶樹,每棵油茶樹年產值有100元,公司油茶種植面積3萬余畝,效益非常可觀。”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信陽市考察時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五年來,信陽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持續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推動油茶產業朝著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并逐步拓展到茶葉、石斛、有機瓜果種植及其精深加工與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發展效益持續彰顯,全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大別山革命老區處處展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奏響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信陽華章。

日前,光明日報調研組來到信陽光山、新縣、羅山和浉河等縣(區),深入調研各具特色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傾聽一個個點“綠”成金的故事,探尋信陽通過三產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點“綠”成金,三產融合促振興——河南信陽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在信陽浉河區浉河港鎮,春采時節的茶園風光旖旎。李希全攝/光明圖片

聚優成勢 打造富民強縣特色產業 

光山縣是“中國油茶之鄉”,油茶種植歷史悠久。但長時間以來,光山的油茶只是零星種植,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水平,規模上不去、市場打不開、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品牌,難以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

“為破解油茶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難題,近年來,信陽市把油茶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長效產業來抓,出臺一系列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打出土地、資金和技術‘組合拳’,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油茶產業發展工作,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炳輝說。

據了解,光山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搶抓促進鄉村振興重點產業發展機遇,以“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破解油茶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瓶頸。通過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成立合作社,吸納農戶開展油茶種植,共享技術、共享資源、共享服務,推進油茶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調研組走進司馬光油茶園,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李遠富熱情地迎了上來。他告訴調研組:“如今,全縣油茶種植面積發展到32.37萬畝,還組建了油茶產業聯盟,啟動了‘光山油茶’地理標識品牌創建。以前沒人要的荒山荒坡,現在都成了‘香餑餑’。僅司馬光油茶園每年可帶動當地就近就業3000多人,每戶村民平均能多收入五六千元。油茶已經成為光山富民強縣的特色產業。”

點“綠”成金,三產融合促振興——河南信陽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在信陽光山縣十里鎮食用菌基地,工作人員正查看食用菌生長情況。徐大遲攝/光明圖片

茶葉是信陽市的又一特色優勢產業。在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鎮文新茶村,當地茶葉種植大戶湯金寶興奮地告訴調研組:“今年的茶葉收成特別好。我家種了數十畝茶園,一畝茶園的收入在一萬元左右,成本和收益四六開,刨去成本,今年我家的純收入能有四十萬元。”

信陽市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游,是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北方產茶區之一。追溯信陽茶葉種植歷史,可至東周時期,距今有2300多年。

近年來,信陽市積極探索“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產業聯合體發展模式,依托信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推進茶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提升特色產業知名度和附加值。截至2023年底,信陽市茶園面積超216萬畝,茶葉產量達9萬噸,總產值達161億元。

浉河區是“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核心區,茶產業是浉河區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行走在文新茶村的觀景步道上,萬畝生態茶園連綿起伏,青翠連天,讓人忍不住駐足拍照。

“我們采取‘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有定點茶園和輻射的茶葉生產基地30萬畝,帶動10萬農戶增收致富。”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黃運武說。

信陽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張娜向調研組介紹:“目前,信陽市立足資源稟賦,以‘兩茶’產業為重點,構建了稻米、弱筋小麥、茶葉、油茶、畜禽、水產六大主導產業,培育紅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六個特色產業,成立六個主導產業專班,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延鏈增效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走進羚銳集團綠達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吳希振向調研組介紹:“綠達山參照羚銳制藥GMP30萬級的標準,以制藥的嚴苛理念來制油,采取低溫壓榨,全程無菌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油的營養價值和健康成分。公司生產的系列油茶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提升了油茶種植的效益和附加值。”

透過明亮的玻璃,調研組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給灌裝好的山茶油貼商標,一部分包裝好的油茶拉出車間等待裝車,通過快遞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發展精深加工,延長油茶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是信陽農業強市的有效抓手。近年來,信陽將茶油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產業振興重要工程,納入市政府重點考核范圍,積極培育和引進油茶精深加工企業,開發油茶相關的衍生產品,提升附加值。

點“綠”成金,三產融合促振興——河南信陽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在信陽新縣的油茶園內,農戶正在采摘油茶果。焦漢平攝/光明圖片

在羚銳集團綠達山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大廳,食用山茶油、母嬰用油以及茶油護膚品、代餐粉等產品琳瑯滿目。“這是公司開發的中高端油茶產品。可以說,新縣的油茶產業正朝著精深加工的方向前進。”吳希振對調研組說。

在羅山縣金源油茶生產加工基地,一排油茶生產設備映入眼簾,從油茶果烘干、剝皮、壓榨到出油,形成完整鏈條。金源油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樊建偉告訴調研組,基地年可處理8000噸油茶鮮果,產1200噸茶油。

說起油茶果,樊建偉侃侃而談:“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寶。油茶籽壓榨出的茶油,作為高品質食用油走上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餅粕可應用于農藥、醫藥、日化等行業;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及飼料。通過精深加工,可以實現對油茶果‘吃干榨盡’。”

在信陽,通過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還有茶產業。調研組在浉河港鎮遇到來自湖北的游客李女士,她說:“毛尖鮮奶茶味道真不錯,我朋友一連喝了好幾口。”“毛尖口味的冰淇淋是第一次見,既有冰淇淋的口感,又有茶葉的清香。”一旁的游客連連稱贊。

調研組了解到,今年國慶假期,文新茶村推出毛尖啤酒、毛尖冰淇淋、毛尖甜品、毛尖奶茶等特色旅游產品,深受游客歡迎。

“目前,我們基本構建以綠茶為主體,紅茶、白茶、烏龍茶、黑茶、花茶等多茶類并舉,茶籽油、茶樹花、茶提取物等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各類茶葉精深加工產品和衍生品不斷豐富創新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黃運武對調研組說,“像這樣提升茶葉附加值的文創產品在浉河區還有很多。茶面膜、茶點心等文創產品搭上‘茶旅游’的快車,既能讓游客大飽口福,延伸茶葉產業鏈,又能提升茶葉種植效益。”

從一片綠葉到無限商機,茶產業已成為信陽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有力支撐。

農旅融合 拓寬百姓增收致富路

初冬的新縣,清澈的河水映照著藍天白云。走進新縣大別山青龍嶺,翠色連綿的山谷中,黃墻黛瓦的屋舍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散發著濃郁的古樸氣息。“網紅打卡地”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村就坐落在青龍嶺山腳下,距離縣城24公里,是一個擁有400余年歷史的小山村,是城里人看山望水寄鄉愁的好去處。

然而,幾年前,擁有紅色文化和綠水青山兩大旅游資源的田鋪大塆,還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為走出“守著‘金山’要飯吃”的困境,田鋪大塆念起了“鄉村旅游經”。鄉民們用“鄉村創客”的理念讓創新創意融入美麗山水,現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古村煥然一新。

如今的田鋪大塆成了游人如織、遠近聞名的“創客小鎮”。半月塘邊上的“文創工坊”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不遠處的“易田鋪”民宿門口,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打卡。

點“綠”成金,三產融合促振興——河南信陽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經過改造,信陽羅山縣的傳統民居煥然一新。陳俊攝/光明圖片

鄉村旅游讓田鋪大塆村民既能入股分紅又能就近就業,在家門口輕松掙到錢。“房型為三室,一個房間百十塊錢。滿房情況下一天收入300元左右,旺季一天500到600元。游客可在這里做飯,我們提供的都是無公害農家菜。”田鋪大塆村“外婆家”民宿店主韓光霞一邊笑著介紹,一邊翻炒著鍋里的菜。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走上致富路的還有新縣周河鄉西河村。西河村地處新縣東部,距離縣城16公里,背靠青山綠水,風景秀美,是豫南民居古村落的代表。不過,之前西河村村容村貌可沒有這么養眼,河道淤泥雜草多,村里有的房子需要整修。

“縣里決定對西河村進行整治,改造后,我們邀請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的專家團隊對西河村落景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提升了文化品位。”新縣西河古村落景區管委會主任張一謀說。

經過改造,西河北岸,傳統民居煥然一新;西河南岸,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糧庫被改建為茶油博物館、酒吧茶室……一座座舊房子變身為民宿、咖啡店、農家樂。河畔,一場名為“山歌響起的地方”的“西河刀歌會”剛落下帷幕,時尚和傳統在這里融為一體。

“年均游客接待量30萬人次以上,回頭客占多數。”張一謀說,“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政策帶動下,西河村山茶油、毛尖茶、陽荷姜等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文化古老厚重、風景秀麗怡人的光山縣東岳村,走的是與新縣田鋪大塆、西河村不同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2022年,光山縣搶抓河南省首批“文化產業特派員”試點縣的機遇,開動腦筋、創新思路,把“土特產”開發成“時尚潮品”。這些“時尚潮品”搭乘鄉村旅游“順風車”,成為游客的伴手禮,有的游客采購多次,送給親朋好友品嘗。

“近幾年,村里緊緊圍繞地域特色,在‘吃、住、行、游、娛’上作文章,探索鄉村特色產品銷售新模式,有效帶動村民增收。”在鄉創展廳,東岳村黨總支書記楊長家拿起一款包裝精美的茶產品向調研組介紹,“這個茶葉是陳師傅制作的,他一家三代人做茶,懂茶、愛茶,茶葉做得好、包裝也好,有的游客一眼就喜歡上了。”

從鄉村旅游中嘗到甜頭的東岳村,還有更遠的目標。“針對游客多樣化旅游需求,我們計劃舉辦不同主題的文化活動來吸引游客,讓游客每次來都有新鮮感,提升東岳村的知名度和游客量,借助鄉村旅游為村民增收致富,讓村莊更富有活力。”楊長家對調研組說。

經驗與啟示

近年來,信陽市牢記囑托,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生態優先、科技賦能、業態融合等,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積累的經驗值得借鑒。

堅持生態優先,擦亮綠色發展底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推進鄉村振興、厚植綠色底色,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依托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加快推進特色產品的高質量發展;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通過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稻魚(鴨)綜合種養等,發展綠色農業和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豐收。

科技賦能增效,做優做大主導產業。產業要發展,科技是關鍵。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中,加大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及開展高質量科普的力度,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養,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以科技賦能增效。圍繞鄉村特色產業結構組建農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聯盟和實驗室等,開展以良種選育、綠色高效種養、農產品加工、產業跨界融合等為重點的全產業鏈科技攻關,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加快完善農村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鄉村數字產業化平臺建設,通過資源數字化、管理精細化,做優做大鄉村主導產業。

精深加工轉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農產品加工橫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重要環節。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優化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布局,強化政策保障,推動農產品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大力引進科技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通過農業延鏈補鏈強鏈固鏈,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

業態融合創新,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業態融合是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全環節提升的重要抓手。應充分發掘鄉村特色條件、生態資源稟賦,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農旅+”,打造農家樂餐飲、特色民宿、休閑旅游、觀光體驗等業態,以要素融合帶出“鄉味”,展現“鄉韻”,將原生態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旅游產品,推動村莊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展;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美食品鑒、民俗觀賞、休閑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園區,讓民宿、生態、鄉村與歷史文化形成交匯,成為激發鄉村動力和活力的新業態。

《光明日報》(2024年11月22日 05版)

[責任編輯:陳慧昇]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