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剛強(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大學數據智能研究院研究員) ,李綱(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數據智能研究院院長)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重要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作出了新的部署。當前,中部地區發展站在了更高起點上,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實數深度融合,是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的關鍵舉措。
實數融合是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路徑
總體經濟活動的波動是由各種各樣的聚合和分解現象引起的,本質上是部門性的潛在變化或區域性的變化。實數融合將加快推動部門和區域層面生產力和結構的潛在變化,進而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顯著影響。實數融合重塑了產業組織形態與發展模式,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是中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實數融合提升中部地區要素配置效率。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效率,并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能夠有效推動地區要素變革和創新性配置。數字技術的廣泛滲透,能夠有效促進中部地區生產力要素優化組合,加強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成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實數融合推進中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區域經濟發展密切依賴于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推進中部地區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新動力。
實數融合推進中部地區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數字技術能夠提升各類經濟要素的配置效率,大幅減少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無效損耗。實數融合通過溢出效應、重組效應和整合效應,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有效提升中部地區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協同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中部地區實數融合發展特征
近年來,中部各省持續促進實數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成為激活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數字經濟的縱深推進,中部地區崛起向“新”步伐加快,各省積極搶占未來競爭新領域、新賽道,多數省份數字經濟規??缭饺f億元大關。2023年,中部地區有5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元,其中湖北和河南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萬億元,實數融合發展不斷走深走實。
當前,中部地區制造業中傳統產業占比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緩慢,推進實數融合發展依然面臨一些挑戰。一是中部地區不同區域和部門仍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數據要素流通體制不健全,數據要素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釋放,數據要素資源利用效能有待提升。二是中部各省高端芯片、工業控制軟件、核心元器件等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支柱產業鏈條存在缺鏈、短鏈問題,推動實數融合發展的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滯后,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平衡,實數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提高。三是中部各省在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發展不平衡,各省數字經濟滲透率存在明顯差異,制約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實數深度融合發展的根基有待進一步夯實。
中部地區實數深度融合實現路徑
新階段,中部地區實數融合發展呈現積極態勢,應加快培育數字人才,推進重點領域核心數字技術創新,營造實數融合創新生態,統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健全實數融合發展激勵機制和政策體系,塑造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關鍵領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加快實數融合發展的重要底座,中部地區要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聯網在工業制造、農業生產、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覆蓋率,提升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統籌布局建設綠色智能的數據中心與智算中心,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開發平臺一體化的新型智能基礎設施。加強與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的協同發展,有效縮小數字鴻溝,縮小地區間數字基礎設施和網絡服務的差距。加快交通、能源、環境等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筑牢中部地區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中部各省應立足發展實際,加快推進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充分發揮企業數字化轉型主力軍的作用,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和融合發展活力。聚焦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運輸設備制造、醫藥和化學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和通訊電子等行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提升數字產業的質量和規模。依靠數字技術對農業、服務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改造,大力開拓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創新和技術變革帶來的生產率提高被認為是結構變革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中部地區要依托各省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提升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強化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建設高效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推動數字創新與產業提升聯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萬億級先進數字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計算等新興產業,優化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加快數智賦能區域協同發展。中部地區應加快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提升區域間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和協同化水平,推動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實現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協同融通發展。積極采用時空大數據,優化中部地區城市群、都市圈功能,加強都市圈之間協調聯動,更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發揮數字技術降低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等優勢,促進區域間技術溢出,重構地區間產業鏈競爭優勢,優化地區間產業布局。建立健全省際數字治理體系,促進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高效可信流通利用,提升區域發展的協同性。
推進“數算碳”融合發展。中部各省應創新數字技術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區域生態利益補償等領域的應用,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布局數字綠色技術生態體系,健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管理模式,推進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激勵龍頭優勢數字化轉型企業構建智能化生產和網絡化協同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建立碳排放信息整合管理平臺,實現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綠色監管。發揮數字技術對產業數字化的溢出效應,推動數字化環節向傳統行業和重污染行業轉移。建設生態環境治理數字化平臺,健全省際聯防聯控一體化工作機制,減少碳排放跨界轉移。加快完善數字化治理和低碳治理激勵機制,健全數字中國建設與低碳戰略協同推進的治理體系,建設美麗中部。
優化實數融合發展保障。中部地區應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數據流通交易的激勵機制,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探索打通全域全鏈全生態的數據交易和交互。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支持平臺企業發揮生態優勢,拓寬數字技術應用場景,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更多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加快推進數字貿易發展,優化數字貿易結構。優化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政策,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的政策體系,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有效保障實數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