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論述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理論內涵,而且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過程,既要追求物質財富的富足富有,也要追求精神世界的豐滿豐盈。

中國式現代化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強調人的發展,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多樣的,既包括自然需要,也包括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只有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滿足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區別于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導致貧富差距大、兩極分化嚴重,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也是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并將“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

恩格斯指出“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與宗教等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闡釋了人的需要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特點,在基本物質文化需要得到滿足后,人會有更高層次的需要。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體兩面,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質文明,不斷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一手抓精神文明,不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協同發展,才能使現代化更好地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在共同發展中凝聚起億萬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偉力,以精神文明發展增強物質文明建設內在動能。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當前全球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也就20多個,總人口10億左右。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就要避免走西方早期現代化財富積累的同時信仰缺失、物欲橫流的老路,而是突出強調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性,在統籌兼顧中促進人民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

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機協調,要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支撐力,讓全體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責任編輯:王思楠]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