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教育】中山大學立足大灣區再創新輝煌

南海之濱,珠江之畔,中山大學今年11月迎來建校100周年。

百年來,中山大學秉持振興中華、建設中國的辦學宗旨,與國家和民族同心同向同行,深度參與國家革命、建設、改革進程,發展成為學科齊備的綜合性大學。

新時代新征程,中山大學扎根粵港澳大灣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力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育學子,立志做大事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中山大學師生始終踐行這一理念,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一個中國人,他的事業必須在祖國生根。”這是中山大學教授陳心陶生前說過的話。20世紀50年代,面對肆虐的血吸蟲病,他走遍廣東各個疫區,助力廣東率先基本消滅血吸蟲病。如今,“陳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已成為中山大學師德師風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引導后來者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20余年來,中山大學醫科的醫療專家們,多批次“組團式”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新疆、西藏。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幾個藏族孩子出生時,都是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援藏醫生劉穎琳主刀剖宮產手術。2016年7月3日,援藏工作第一周,她即完成了仲巴縣歷史上第一臺剖宮產手術。如今,她已為當地培養出一支“技術硬、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1928年,完成我國首次對西沙群島的實地科學考察;1981年,建成我國第一座兩噸的室溫引力波探測天線系統;1999年起,陸續選派26屆共381名學子分赴青海、西藏、云南等地開展支教……翻開中山大學百年校史,一個個“立大志、做大事”的故事,被編入學校“大思政”教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將青春揮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思政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受教育、長才干。

駐村幫扶5年,中山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博士楊兵,將畢業論文寫在了云南省元陽縣阿者科村。從2018年開始,他的導師保繼剛探索實施“阿者科計劃”,一批批學生來到山村,為當地蹚出了一條遺產保護、文化傳承和旅游開發協調發展的路子。

“我深刻感受到當一名黨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家的價值。”楊兵感慨。

做學問,服務國家戰略

“新的南美白對蝦蝦苗已經‘游’出國,技術輸出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建國深耕海洋牧場,鉆研南美白對蝦養殖,創新的生態防控技術將對蝦白斑綜合征的發病率從50%降至2%以下,與企業聯合培育出2個抗病毒和抗細菌病新品種……

今年5月,中山大學成立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創新示范基地,組織10個學科、20個學院支撐廣東省海洋牧場建設。

面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持續規劃建設新學科、新院系。“我們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創新需求創辦新工科,圍繞服務人民生命健康創辦新醫科,瞄準糧食安全創辦新農科,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組建大海洋學科群。”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說,中山大學已經形成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的學科格局。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曾木圣在鼻咽癌防治領域深耕30多年,帶領團隊建立起一套準確預測鼻咽癌臨床預后的模型,研究成果EB病毒致癌分子機制與靶向干預獲得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通過與企業合作,我們研發鼻咽癌預防性疫苗并實現了轉化,目前正進行臨床驗證。”曾木圣說。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可降解塑料、眼科手術機器人、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疫苗……隨著新學科發展,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探索企業出題、高校“揭榜掛帥”的科研新范式。近年來,中山大學與廣汽、華為等龍頭企業合作,共建50個校企聯合研究平臺。“十四五”以來,中山大學年度科技合作企業已有1150家,年均簽約16項千萬元級校企科技合作項目。2023年,學校轉化專利500余件,是“十三五”期間年均數量的近10倍。

辦學校,建設世界一流

一個新發現,讓中山大學青年科學家王猛成為全球超導研究領域的焦點。

2023年7月,王猛團隊在《自然》雜志刊文,宣布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這是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率先發現的全新高溫超導體系。“是中山大學和中國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設的高能非彈性中子散射譜儀,讓我們有了開展高溫超導機理研究的條件。”王猛說。

中山大學加強綜合性、基礎性、交叉性學科平臺建設,以重大科技設施集群為載體開展“產教研協同式”培養,厚植拔尖創新人才生長土壤。

——向海洋進軍。今年夏天,30余名來自多所高校的科考隊員搭乘“中山大學極地”號破冰船抵達北冰洋中央區,開展中國高校自主組織的首次北冰洋科考活動。“中山大學設計打造的‘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珠海云’號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等海洋科考利器,助力祖國向海圖強。”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說。

——向太空探索。在位于珠海市鳳凰山頂的中山大學天琴激光測距臺站,中國自主開展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正有序開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天琴中心主任羅俊介紹:“‘天琴二號’技術試驗衛星正在研制中,預計2026年升空。”

——向AI前沿突破。在由中山大學運營管理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新一代國產超級計算系統“天河星逸”飛速運轉。“我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了15個分中心,并成立粵港澳超算聯盟。目前,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已成為全球系統利用率最高、用戶數量最多、應用領域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說。

…………

目前,中山大學共建設了42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和260個省部級平臺,自主設置9個二級交叉學科和一批跨學科課程模塊,與43個國家和地區的290所高校和機構建立正式校級合作關系。

在人文社科領域,中山大學聚焦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建設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等智庫平臺;助力文化強國建設,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文化工程,在歷史人類學、中國古代文體學、心性現象學等領域成果斐然。

“中山大學將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為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目標貢獻更多力量。”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說。

原標題:中山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校

立足大灣區 再創新輝煌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