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雯軒(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所系,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以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向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廣泛滲透、深度融合,不僅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也是決定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進行部署,強調“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這些都為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
準確理解全方位全鏈條
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涵蓋多個前沿領域,加快其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具有豐富的內涵。
就“全方位”而言,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包含廣泛技術且不斷發展的技術簇群。早期的信息技術以電話、自動控制、計算機等為代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熟,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內容不斷擴展,通過相互滲透、交叉融合,形成種類多樣、形態多元、覆蓋廣泛的技術簇群。既包括傳統信息技術,也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既包括工業軟件等數字形態,也包括智能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軟硬結合形態;既包括通用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包括各種具體場景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共同構建起泛在連接、數據貫通、算力強大的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體系。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其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不僅現有信息技術的性能會進一步提高,而且不斷有更新的信息技術涌現,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種類持續增加、功能連續提升、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全方位”實際上包含了性能各異、功能互補的各種信息技術在實體經濟部門的廣泛應用。
就“全鏈條”而言,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在制造業獲得廣泛和深度的應用。現代制造業具有產品或生產過程復雜度高、產業鏈長、分工細化的特點。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通用目的技術,其全鏈條普及應用不限于以自動化生產線、無人車間、智能工廠等為代表的生產過程的數字化,也包括產品及其增值服務供給模式的數字化,還包括企業內部各部門、價值鏈各環節、供應鏈生態各參與方的數字化。一切與制造活動相關的空間載體、基礎設施、生產要素、參與主體、應用場景、價值創造活動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的范圍。
把握發展規律找準實踐重點
我國是世界上制造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既要把握其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找準實踐重點,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
從發展規律來看,關鍵要立足實際、全盤考慮。一是堅持系統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制造業發展,不單純是技術的應用,而且是從要素結構、生產模式、產品價值等全方位發力。其中,數據要素的加工利用可以將抽象的制造業知識轉換為可復用的編碼形式,提高生產活動實時性與供需兩端的匹配效率,并通過要素間的替代降低傳統要素的投入比重,提升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數實技術的交互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模式革新,更有效率、更智能的技術引入生產流程,能夠提升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生產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向個性化定制轉變、從以供應鏈為依托的線性組織聯系轉變為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網絡化組織生態。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與制造過程和產品的深度融合,從生產和交付產品轉向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務,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受到技術成熟度、行業特點和企業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需要因地制宜實施。比如,各種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不平衡,有的信息技術成熟度高、成本低,就可以推廣得快一些、范圍廣一些;對于那些只有少數企業負擔得起,并且應用場景尚需探索、應用效果有待驗證的新技術,則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檢驗。整體上看,制造業覆蓋領域廣、價值鏈環節多,各行業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迥異,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數字化基礎各不相同,沒有能夠普遍適用的數字化系統或解決方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從具體實踐來看,重點要聚焦全方位全鏈條。一是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以應用為牽引進行技術攻關,加快突破高端芯片、工業軟件、操作系統等“卡脖子”技術,提高自主可控水平,降低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的成本和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點示范應用等加快前沿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普及應用做好技術準備。二是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強數據中心、算力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國家戰略需求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積極實施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支持產業園區推進智慧園區建設,為入駐企業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支撐。鼓勵發達地區率先布局前沿技術突破形成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開發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三是充分激發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加快構建國家工業數據管理標準,明確不同場景下制造業數據的采集、編碼、脫敏規則等,推動制造業數據標準化,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共享。積極培育制造業專業化數據要素市場,完善工業數據的確權、流通、交易、收益等制度規則,創新大中小企業數據共享共用的機制。大力發展數據安全防護技術、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保障制造業數據的安全使用和工業生產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