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時強調,村級黨組織要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鄉親們做好“海”的文章,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時期,下好產業振興這盤棋尤為重要。因此,必須要破解鄉村產業振興“致富密碼”,以黨建引領、產業培育、人才匯聚凝勢賦能,穩步走好產業興旺“發展致富路”。
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黨建引領。欲致其高,必豐其基。基層黨組織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心骨”,必須擔負起“領頭雁”的作用,堅持“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通過發揮黨組織引領方向、統一思想的作用,推動黨的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引領鄉村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村級黨組織更要當好“前線排頭兵”,積極探索“黨建+”發展模式,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深度整合陣地資源,全面打破條塊分割的桎梏,“聚指成拳”壯大集體經濟,激活鄉村產業振興“一池春水”,不斷拓寬增收致富路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嘴角“揚起來”。
鄉村產業振興不能僅靠政策“輸血”援助,更要增強自我“造血”功能。要想過得富,就走特色路。特色產業就像一根“金扁擔”,一頭連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庫”,一頭連著鄉村村民的“錢袋子”。近年來,丹東草莓、贛南臍橙、金鄉大蒜、和田玉棗等眾多具有顯著地理標識的農產品,成功進入市場、融入日常生活,深受消費者喜愛,有力帶動鄉村產業蓬勃發展和村民發家致富。實踐證明,發展特色產業,要跳出傳統的“一畝三分地”,強化市場思維,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具有競爭優勢、深受消費者認可的產業。換言之,發展特色產業,就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挖地域生態和文化價值,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特色產業,擦亮“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金字招牌”,只有這樣,才能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真正實現產業興、村民富。
當然,鄉村產業振興靠閉門造車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才振興至關重要。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力資本開發必須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拓寬鄉村人才來源。通過導師幫帶、考察交流、技能培訓、村企聯合等方式,著重培育懂市場、會管理、有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充分激發鄉村產業振興“原動力”。厚植“三農”情懷,鼓勵農村領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三農”領域專業人才返鄉創辦領辦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吸引更多外來人才帶著資本、市場、技術回到農村,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注入強勁活力。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精準做到人崗適配,掌握善任善用、揚長避短的用人技巧,催生“1+1>2”的“化學反應”,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得其所、事盡其功”的良性循環,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行穩致遠。(作者:張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