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并強調“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我國有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這一超大規模市場在推動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應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一方面能夠把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創新資源有效組織起來,發揮促進技術創新的“集合效應”,另一方面能夠加快和暢通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發揮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創新的“融合效應”。
超大規模市場促進技術創新的“集合效應”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能夠實現促進技術創新的“集合效應”,亦即將技術創新所需的各種創新要素,包括高端人才、前期技術和研發資金等,進行更有效地聚集并加以統籌利用,最終提升技術創新的整體效能。超大規模市場怎樣在要素集合過程中發揮作用并促進技術創新呢?我們知道,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各種創新要素的組織者。企業作為主體是面向市場的,在擁有市場的情況下,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才會創辦企業,并且合理地組織和利用各種創新資源尋求實現技術創新。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從而具有創辦眾多企業的需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新設經營主體3273萬戶,日均新設企業2.7萬戶。這些眾多的市場主體同時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可以對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進行組合。市場規模越大,創新的需求越大,可供“集合”的創新資源也越多。
在超大規模市場里,一旦出現某種新技術和新發明,就會有眾多的企業購買和使用。購買和使用的企業越多,越能夠攤薄技術研發的成本,增強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這意味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能夠形成對創新要素的集聚效應,吸引各種創新資源在這個超大規模空間開展技術研發,進行發明創造。加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統籌創新資源和組織創新力量的優勢,可以更加有效地集合各種創新資源攻克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技術難題,突破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構建國際前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因此,在市場有效和政府有為的體制機制框架中,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可以更好地形成對創新要素和資源的“集合”和統籌利用,最終實現技術創新,特別是在體現國家戰略導向的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顛覆性技術領域,如汽車產業關鍵技術、高端芯片核心技術等。
超大規模市場促進產業創新的“融合效應”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能夠實現促進產業創新的“融合效應”,亦即依托超大規模市場,為創新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從而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最終實現產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超大規模市場怎樣在產業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呢?正是由于市場規模巨大,因此能夠給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提供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依托眾多臨床試驗而獲得推廣和產業化的機會,中國的數字技術依托眾多應用場景而形成規模龐大的數字產業。在這個廣闊的市場空間里,各種各樣的技術和發明可以與各類產業相結合,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創新,使技術通過產業化變成現實生產力。倘若沒有龐大的市場規模,企業會因需求有限而缺乏使用新技術的動力,新的技術和發明就難以找到應用空間和平臺,即使出現了新的技術與發明,也會因缺乏產業和市場的支撐而喪失生命力。總之,超大規模市場可以為先進技術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進而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形成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效應。
大規模的市場需求,能夠更好地實現技術的價值,在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中,通過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更多大企業和更為健全的產業鏈。技術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促進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這就是技術的價值;我們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第一生產力,主要是在于它能夠促進產業的發展,如光電技術與通信產業的融合,光伏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以及納米技術、芯片技術與眾多產業的融合,極大地推動了產業升級,都與這些產業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緊密相關。當前,中國致力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加需要依托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促進高新技術和前沿技術的落地應用,推動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立足超大規模市場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向
我國政府根據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支持開展技術創新,尤其是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這種選擇是立足超大規模市場的理性選擇,具有合理性、必然性和現實性。一些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各個國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國可以依托超大規模市場,獲得獨特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在各個具體的產業領域,都應通過對超大規模市場的測度和預測,科學引導技術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從而更加精準地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一是注重在需求市場龐大的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共性技術創新。重點產業是與政府的產業政策相關,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在國民經濟規劃中列為發展重點的產業。重點產業首先是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這通常是根據市場需求規模進行選擇的,屬于國民需求和市場規模龐大的產業。比如,汽車產業、家電產業、交通產業、通信產業、能源產業等。在這些重點產業領域進行技術創新,應注重共性技術的研發,如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等,注重通過技術研發促進產業升級,以國際前沿技術培育重點產業的競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
二是注重在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領域推動關鍵技術創新。新興產業是關系到長遠發展目標和具有導向性作用的產業,國家需要從戰略高度來制定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比如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新材料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等,這些產業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關系到產業的升級換代和居民生活層次的提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應該利用這些產業和產品的市場潛力來引導技術創新,集中創新資源開展新興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通過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使新興產業技術水平走在國際前沿。這樣,就可以在這些產業領域搶占發展的先機,并且形成我國新興產業領域的先發優勢。
三是注重在市場前景巨大的未來產業領域推動原始技術創新。未來產業是由前沿科學技術驅動發展、具有顛覆性的前瞻性產業,這些產業尚處在萌發階段,雖然在現實生產和生活中沒有龐大的市場,但未來的市場地位和市場前景巨大,比如,類腦科學、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技術、深海空天開發技術以及氫能和儲能技術等,這些領域的技術突破,可能引發相關產業的巨大變革。為此,應著眼于國家的未來發展,科學預測未來產業的市場前景,推進相關領域原始創新,超前謀劃未來技術和未來產業,通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以及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未來技術的發展路徑和應用場景,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超前應用,加快形成未來技術體系,以顛覆性的技術支撐未來產業的發展,從而掌握未來技術和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作者:歐陽峣,系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大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大國效應、內生能力與新發展階段經濟轉型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