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年輕干部:“要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不懈奮斗者。”年輕干部必須增強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絕對忠誠,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干事擔事、改革創新、狠抓落實,盡一己之力、促一方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作出貢獻。
善領思想之光。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堅持將理論學習融入黨員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扎實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創新開展聯組共學制度,以“領導干部+基層隊伍+思政教育”大格局推動理論學習落地開花。講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講黨性。以黨性立身做事,根本在于政治上絕對忠誠,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兩個確立”“兩個維護”融入血脈、植入靈魂、見諸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蒞臨山西考察調研,賦予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使命。我們要堅持從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明方向、理思路、找差距,每季度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重溫研討,每半年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落實情況,邊學習、邊調研、邊實踐,定期對標對表對照,校準校定奮斗方向。
善抓發展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更多的政策和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基于區位特點、比較優勢、發展潛力,牽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牛鼻子”。把制造業振興升級作為關鍵一環,以新能源(甲醇)汽車產業破題轉型發展和能源革命,高標準建設國家農高區,大力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做好“文旅+”文章,統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大抓項目、抓好項目,培育壯大“百千萬”轉型項目和“十百千”企業雙矩陣,健全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體制,加快構建體現晉中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這個“動力源”。發揮高校的科教資源集聚優勢,打造大學城與綜改區、農高區“一城雙區”融合創新模塊,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設立科創專項基金和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依托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和企業家,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突出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這個“重頭戲”,搶抓用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等機遇,深化太原晉中一體化發展,從政策、要素、市場體制機制破題,加快從“硬聯通”向“深融合”推進。做強縣域經濟,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錨定群眾盼望的事就是我們要干的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善統全局之力。市地一級上接中央及省,下連縣、鄉,處于承上啟下抓落實的中觀層面,需要統籌方方面面,匯聚起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凝聚中堅力量,發揮市委常委會領導的市級領導班子、縣(區、市)黨政主干和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骨干隊伍積極性。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人大積極推進立法進程,政府統籌各職能部門聚力攻堅,政協發動各界別委員廣泛參與,各縣(區、市)找準各自坐標、細化目標任務,涌現出城鄉融合型、寫生研學型、養生保健型等不同發展模式。匯集社會力量,充分調動基層群眾積極性,在縣級成立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社會治理指揮調度平臺,數智賦能精準治理,部門響應協同高效,暢通民呼我應、有訴必應渠道,從群眾訴求中發現問題、主動治理,增強決策科學性和落實執行力。
善強落實之能。地市一級是抓落實的重要一環,以釘釘子精神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重要工作、重大方案、關鍵環節、落實情況市委親自抓、帶頭干,引導各級主要負責同志從大局看問題,大膽試、大膽闖。在充分調研、審慎研判的基礎上,組建市縣營商環境局,推進營商環境制度集成創新,推動審批和監管有效銜接、“高效辦成一件事”系統協同。著力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聽取多方意見、集中正確意見,“五湖四海”用干部,不搞“小圈子”,“五個一批”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制定“減負清單”和“落實程序”,讓干部輕裝上陣、“一馬當先”,引領全社會“萬馬奔騰”。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從我做起,牢牢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先讓自己立得住,一方風氣才能帶得起。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健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把黨組織書記抓重大發展任務落實情況納入政治監督和巡察重要內容,引導黨員干部干凈干事、勤政清廉。
(作者系山西省晉中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