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主辦、華文出版社協辦的《閻崇年文集》學術座談會在京成功舉辦。閻崇年先生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是著名清史、滿學專家。他以文載道,與古為新,發表了一系列有學識、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和論文。2023年,華文出版社總集其成、付梓出版的《閻崇年文集》,共26卷,1000余萬字,總括閻先生在清史、滿學、北京史等領域的學術成果。來自政府部門、學術界、文化界、出版界、媒體界的100余位嘉賓出席會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賀亞蘭主持學術座談會。
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牛青山致辭
牛青山在致辭中指出,閻崇年先生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專業歷史學者,深耕學術七十載,奉獻出一批歷史價值高、可讀性強的學術成果,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和喜愛。他強調,《閻崇年文集》涵蓋了閻先生七十年的學術著述,是了解其學術成果和學術軌跡的一套大書。閻先生的學術研究,體現著為人民做學問的情懷,即以學術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閻先生勤勉治史、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宏致辭
張宏在致辭中表示,閻崇年先生是著名歷史學家,也是中國出版集團的重磅資深作者。閻先生學術生涯跨越七十年,在清史、滿學、故宮學等領域取得矚目成就。《閻崇年文集》是閻先生學術生涯的一次全面總結,充分呈現了其學術成果、學術思想、學術貢獻,自出版以來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他強調,閻先生這種為國家、為人民做學術的文化立場、學術理想和大眾情懷,值得學習傳承。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教授謝輝致辭
謝輝在致辭中指出,閻崇年先生是令人尊敬的長者、著名歷史學家。他于1980年入職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先后在歷史所、滿學所從事學術研究。閻先生勤于思考,對滿學學科發展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鐘情史學,在清朝開國史、滿學、北京史等領域成果豐碩;勤奮敬業,在治學方法和學術追求方面作出了表率。我們要虛心向閻先生學習,樹立學術志向,明確研究方向,開展學術創新。我們要始終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繁榮興盛首都文化貢獻力量。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閻崇年發表主旨演講
閻崇年先生鮐背之年登臺,在《風雨學研七十年》的演講中,回顧了自己投身清朝開國史學術領域,與同仁開創滿學學科、創辦滿學所、創建滿學會,首提“森林文化”概念,在央視《百家講壇》講歷史,為北京史、故宮史研究添磚加瓦等學術經歷和活動。他表示,在過往七十年的學研行程中,有五點感受與學仁共勉:一是慎始善終;二是心壹力壹;三是求真求理;四是澡德日新;五是以師為范。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榮休資深教授、中國社會史學會創會會長馮爾康先生向座談會致賀詞,并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余新忠教授代為宣讀。馮先生回憶了與閻先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機緣,二人如高山流水般的友誼,共同致力學術研討的熱情,等等。他強調,閻先生的學術研究有五大特點和建樹:一是研究領域廣泛,通貫上下古今;二是學術研究具有開創性和倡導性;三是關注并踐履清代臺灣地區研究;四是心懷民眾,助力于歷史知識的大眾化;五是敬畏歷史的態度與敬業求真勤學的精神。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賀亞蘭主持會議
賀亞蘭在主持會議時強調,閻崇年先生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老前輩、老專家,是我們的榜樣和標桿,并用“壽”“博”“專”“通”四字介紹先生。她表示,閻先生在七十年的學術歷程中,結下累累碩果。《閻崇年文集》出版,完整展示出閻先生的學術建樹。我們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向以閻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學習,同心協力、善作善成,努力彰顯北京社科人“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風采。
閻崇年學術數字文獻系統工程啟動儀式
上午10時,閻崇年學術數字文獻系統工程啟動儀式舉行。該系統采用IT科技手段,整理、保存和展示閻先生的學術作品、出版著錄、學術活動、創作經歷等重要資料,是全面呈現閻先生學術研究生涯的“數字作品”。
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發言。
原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發言
鄭欣淼以《故宮遺產價值完整性的探索——閻崇年〈大故宮〉的意義》為題,聚焦閻先生《大故宮》書系,指出它是故宮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閻先生從廣、豐、深三個方面再現了故宮之“大”:一是故宮建筑外延之廣;二是故宮文物收藏之豐;三是故宮文化內涵之深。“大故宮”理念揭示出的故宮學要義——故宮是一個文化整體,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故宮及其歷史文化價值。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發言
閻曉宏以《求真求理,矢志不渝》為題,闡述了閻崇年先生的治學精神和啟示。他認為,在閻先生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旨趣使然”是治學的精神動力;“說別人沒有說過的義理,用別人沒有用過的史料”是學術追求;“嚴謹縝密、深入淺出”是學術風格和特點;“焚膏繼晷、兀兀窮年”是學術態度和堅持。閻先生的治學精神,從根源上說,來自其豁達、淡泊、謙虛、寬容的高尚精神和博大胸懷。
首都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毛雅君發言
毛雅君以《與天地人己合,化私藏為公器,服務文化發展》為題,講述了閻先生與首都圖書館之間的深厚淵源。2023年4月21日,首都圖書館打造“名人書屋”系列專藏,特邀閻先生在此建立“四合書屋”,并捐贈萬余冊藏書,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這是首都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又一次創新,也是圖書館服務文化發展、文化名人反哺圖書館建設的新形式、新舉措,更是首都文化發展的新成果、新標桿。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歐陽哲生發言
歐陽哲生以《閻崇年先生與北京史研究》為題,指出閻先生大半生都在北京歷史文化這一領域勤奮耕耘,佳作迭出,為拓展北京歷史視野、傳播北京文化精神,作出了卓著的貢獻,是這一領域的代表性學者。其中《古都北京》《北京文化史》《燕史論文集》等著述,擁有寬廣的歷史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充滿與生俱來的“京味”,給讀者以無盡的享受和暢達的快感。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黃愛平發言
黃愛平以《閻崇年先生與清史研究》為題,談論了閻先生的研究成果與學術貢獻、治學方法與學術特色、學人品性與學術主張。她認為,閻先生作為中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學識廣博,研究精深,在清史、滿洲史、北京史等諸多研究領域和文化普及方面,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閻先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理念和精神境界,同樣值得后輩學習。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余新忠發言
余新忠在發言中,回顧了自己閱讀閻崇年先生舊文新著的經歷,對先生的學問和貫通情理與現實的見識心懷感佩。他指出,閻先生在《閻崇年文集》中展現的特色和品格值得眾人學習:一是學有根基,勇于開拓;二是立足學術,為世所用;三是一心向學,筆耕不輟。他以文相賀,向大會提交《清代市場與醫藥知識的生產和傳播》論文,以“塘棲痧藥”為例,討論了市場化環境下藥物流通與醫藥知識生產之間的關系。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仲華發言
劉仲華在《閻崇年先生的北京歷史文化觀》中,梳理了閻先生有關北京歷史文化研究的過往和貢獻。他強調,閻先生治學視野大、格局大,用三個“千年變局”來概括北京文化發展的脈絡,讓我們對北京歷史文化發展充滿了自豪感;創新不斷,提出“五種文化形態”,將北京歷史文化的解讀深度和廣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心存大愛,用史筆書寫和介紹中國古都北京,彰顯了史學工作者的擔當和使命。
國家檔案局巡視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原館長、研究館員鄒愛蓮發言
鄒愛蓮以《良師益友,史學大家——我所知道閻崇年先生治史中對檔案資料的利用》為題,回憶了二人40余年間相處的點點滴滴。她指出,《閻崇年文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閻先生很善于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發掘最具史料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從而解決史學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并在學術上獲得原創性突破。他一絲不茍的治史、治學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黑龍江大學滿學研究院教授趙阿平發言
趙阿平指出,閻崇年先生在滿學學科定位、滿學研究發展、滿學人才培養、滿學知識傳播等多個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體現的精深探索學術的精神,令人無比崇敬。她以文賀會,向大會提交《民族文化研究與社會發展——多維視野中的滿學研究》論文,希望通過探討滿語文化發展及研究、滿學研究與社會發展等問題,發掘歷史文化的精髓,并對當下社會發展有所借鑒。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常越男發言
常越男以《滿學學科思考與學術史研究芻議》為題,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滿學的學科思考、滿學的學術史研究及閻崇年先生與滿學研究三大方面,敘述了新中國滿學的發展歷程和生機活力。她指出,閻先生對于滿學研究機構的創立、滿學學科的思考、滿學輯刊和工具書的編纂、滿學學術交流的國際化、滿學研究著作的出版等,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我們要加強滿學學科建設,推動滿學研究向縱深發展。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史志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高福美發言
高福美在《地方文獻與北京史研究的拓展》中,提及閻崇年先生注重地方文獻的整理和研究,特別是對方志和檔案等文獻在北京史和清史研究中的價值和利用有過精深表述。她強調,近年來地方文獻的挖掘和利用,對城市史、區域史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和推動。如何整理、利用好北京地方文獻資源,不僅對于北京史研究有著積極意義,對于北京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未來城市發展規劃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華書局總編輯尹濤發言
尹濤關注閻崇年先生在學術普及工作方面作出的特殊貢獻。他以《閻崇年先生學術普及工作的三個特點》為題,分析了閻先生將學術普及工作和學術研究貫通、堅守史學家求真求誠立場,以及追求中國經史傳統的鮮明特點。他強調了閻先生撰寫的大眾普及讀物對于非虛構的歷史寫作出版的意義。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宋志軍發言
宋志軍以《閻崇年先生的不可及處》為題,談到閻先生作為長者、智者的為人與為學。他強調了閻先生對學者責任的詮釋和踐行,以及在學術研究和歷史普及方面作出的貢獻。他還指出,閻先生是“四合”人生的大力倡導者、成功實踐者,作品蘊含著對生活的體悟和智慧。
華文出版社總編輯余佐贊發言
余佐贊以《六十載史海暢游 廿六卷文集面世》為題,重點介紹了《閻崇年文集》的出版價值:一是具有獨特見解,尤其是在清朝開國歷史研究、滿學研究方面;二是全面整理了關于明亡清興、袁崇煥等方面文獻資料;三是兼有文、史之長,適合大眾傳播;四是在歷史題材選擇和用力上,體現了家國情懷。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文化分社社長、副編審張龍發言
張龍在《我經手編輯的閻先生著作》中,逐一介紹了《御窯千年》(2017年版)、《森林帝國》(2018年版)和《閻崇年史學論集》(2023年版)等著作。他認為,這三本著作反映了閻先生在大眾史學、理論創新和學術成就方面的努力和功力,體現出先生對于歷史學家社會責任的身體力行和始終不渝追求學術創新的精神。
此次學術座談會,還收到會議論文《清朝開國時期的社會等級特征問題》《明代東北諸族的雜居與文化“異化”》等。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教授楊偉國主持閉幕式
楊偉國主持學術座談會閉幕式。他表示,這是一次蘊“情”含“理”的學術盛會。我們要發揚前輩學者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將其融入日常科研工作之中,進一步推動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
在答謝致辭環節,閻崇年先生談到了“憶往”,直言“我的全部精血與生命獻給歷史學的研究事業”;談到了“感謝”,感謝時代、感謝北京、感謝本院、感謝師友;談到了“治學”,重申知行合一、眼睛三看、茍新日新;談到了“共勉”,以“敬”“誠”“淡”“靜”四字送予學界同仁。在熱烈的掌聲中,《閻崇年文集》學術座談會圓滿結束。
本次學術座談會,圍繞《閻崇年文集》,與會學者暢談如何樹立學術理想,如何培養學術情懷,如何將科研工作做精、做細、做新、做好,等等。會議研討內容對清史、滿學、北京史等學科的發展建設,都具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