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偉大時代的青年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流砥柱,肩負著繼承和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使命。在機遇與挑戰面前要愿為、能為、善為,以實際行動和卓越成效踐行初心使命,不負時代重托,為增進人民福祉和國家繁榮貢獻青春力量。
杜絕思想“躺平”,做愿為干部。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躺平”成為少數青年面對挑戰時的一種消極心態。然而,對于肩負國家未來與人民期望的青年干部而言,思想“躺平”不僅是對個人理想的放棄,更是對社會責任的逃避。青年干部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深刻理解“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內涵,將個人奮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擔當作為,拒絕“躺平”。要主動到基層一線去開展調查研究,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到車間碼頭、田間地頭、市場社區,親自察看、親身體驗。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敢于創新,勇于嘗試,不斷探索新方法、新路徑,以更加高效、更加科學的方式推動工作向前發展。面對困難與挑戰,應不回避、不推諉,始終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做一名愿意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的干部。
克服本領“恐慌”,做能為干部。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部分青年干部可能會感到知識不足、能力不足,產生本領“恐慌”。青年干部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將學習當成“必修課”,持續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克服本領“恐慌”。要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通過參加培訓、閱讀書籍、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人民群眾是勞動者的群眾,具有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青年干部應向人民群眾學習發揚這一作風,在工作中不怕重、不拈輕,敢于啃硬骨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與同事溝通中提高自身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練就“真本領”,使自己成為業務精通、能力突出的“能為”干部,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
打破思維“定勢”,做善為干部。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和不斷涌現的新挑戰面前,唯有不斷創新思維,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新任務的要求。青年干部應當摒棄傳統束縛,勇于突破思維框架,以開放的心態和前瞻的視野審視問題,積極投身于創新與創造之中,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局勢。要充分發揮接受新事物快、思路開闊的優勢,勇于進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主動提建議、出點子。具體工作中,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將創新思維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通過深入基層、了解民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敢于嘗試新事物、新方法,勇于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新的經驗和做法,真正成為善于作為、敢于擔當的“善為”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