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村看振興】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光明日報通訊員 梁木 石佳蕊
國慶期間,和往年一樣,黑龍江省雞西市城子河區新陽村的村民們又收獲了一份別樣的甜美——成片成片的大葡萄。
“這葡萄都紫黑帶霜,熟透了,汁液飽滿,酸甜可口……”看著鄉親們的勞動果實,74歲的顧梅蘭樂得合不攏嘴。新陽村常住人口103戶、410人,村民們收獲的這份“別樣甜美”,源于一個煤礦坑的“生態蝶變”。
“10年前,新陽還是當地有名的落后村,集體負債126萬元,環境、耕地等問題層出不窮。要說村民們意見最大的,就是當時的煤礦坑。”在水清岸綠、游人如織的新陽湖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正智講述著煤礦坑的“蝶變”故事。
豐收的季節新陽村瓜果飄香。圖為游客在新陽村的景區內拍照。資料圖片
新陽是革命老區村,東北抗聯四軍紅色交通站就坐落在這里。2012年1月份,村兩委班子、全村34名黨員集體來到“革命老區村”牌匾下莊嚴宣誓:當年抗擊日寇的歲月那么艱苦,我們的先輩們流血犧牲都不怕;現在,我們要帶領村民傳承先輩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積聚奮進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干”。
“咱村人均才1畝7分地,這個坑就占了222畝,至今荒著。”“哪怕利用起來養魚養蝦,也比晾在這兒強啊……”那時,煤礦坑前,村民代表莫衷一是。“大家說的都是實情,在理!”方正智回憶,村民的期望堅定了村兩委的決心,推進鄉村振興,就從煤礦坑破題:治理礦坑,恢復生態,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為了配合機械作業,黨員帶著村民在齊腰深的水中站了7天;建筑工地工人不足時,大家都表示“需要人手招呼一聲,我們有的是力氣”;看到工地上需要抽水時,還有人主動拿出了自家的水泵。
1年、2年、3年……在黨員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煤礦坑實現了蝶變:曾經滋生蚊蟲的淤泥被挖到岸邊,成為一行行柳樹生長的沃土;引入清澈干凈的河水后,曾經臭味難聞的水域變成了一泓碧水;荒蕪的煤礦坑中,種上了蒲草、蘆葦和寒地荷花,良好的生態引來了久違的候鳥。經過治理,曾經的煤礦坑成為湖泊濕地,引來了游客,變為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新陽村的煤礦坑在經過治理后成了一片生態良好的湖泊濕地。資料圖片
煤礦坑的變遷,給新陽村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景區不僅解決了60多位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在農閑時節開放給村民開店做生意。村民李陽靠著木工手藝,一年四季在景區忙,他的愛人李玉華是景區的勤雜工、環衛工。“兒子大學畢業,已經參加工作。加上我們兩口子打工,一年下來,收入十幾萬……”李陽說。
村民曹廣新的“新陽山莊”,就開在新陽湖畔。旅游旺季時,來到新陽村的游客都愛在這里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平時,曹廣新還騰出場地,讓這里成為休閑娛樂的活動中心、村民議事的“湖邊議事廳”。
顧梅蘭是新陽村原黨支部書記,10年前,她帶領村民一株苗一株苗地栽培葡萄。如今,景區內的新陽湖畔,總長約為1314米的葡萄長廊繞湖一周,還被游客親切地稱作“一生一世”愛情隧道。每年秋季,每戶村民都能從長廊結出的葡萄中,分得10斤又大又甜的葡萄。“我這么大年齡了,還能在家門口打工,靠勞動過上富裕生活,別提多幸福了!”她笑著說。
地窖里,長長的隧道燈火通明,一排排腌制酸菜、糖蒜、咸蒜的木桶旁,村民林渤汶嘎嘣一口咸蒜開始了直播。林渤汶曾在企業做過職員,也曾干過養殖業,如今專門為當地的窖缸酸菜、糖蒜、咸蒜等農副產品直播帶貨。今年,僅糖蒜、咸蒜就賣了100多萬元。他還為家鄉培訓主播800余名,又成立了跨境電商公司。“我從小在新陽村長大。新陽現在美了,村里特別支持我們年輕人創業,我決心扎根家鄉干一番事業。”他說。
十一長假剛過,村民尚超就帶領員工在景區里規劃2024年至2025年冰雪旅游文化項目。近3年,他投資在新陽村建起了露營地、兒童樂園,做起特色民俗餐飲,推動新陽湖景區業態向“新陽小鎮”提升,不斷滿足游客新需求。“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好新陽湖生態資源,規劃建設獨具北方特色的康養基地。”尚超信心滿滿。
2023年,新陽景區吸引游客60萬人次,今年1至9月,這個數字已經突破60萬。新陽村由落后村變為先進村,先后獲得了多項榮譽。2022年,新陽村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榮譽稱號。此外,新陽村還獲得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村、省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等10余項榮譽。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