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作出部署,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持續深化黨建“優享賦能”行動,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號召,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踐行初心使命,切實形成以黨建引領聚合力、優教共享促發展的工作新局面。
發揮體制機制“新優勢”,夯實硬支撐。健全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進程中起著根本作用。一是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完善教育系統黨的建設領導體制,以市委教育工委成立為契機,整合內設機構職責職能,提高落實中央和省委教育工作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力,進一步加強市委對全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統籌指導,迭代升級全市教育系統黨建工作體系。二是優化基層組織架構。深入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市公辦中小學校落實崗位設置要求,完善學校黨政會議議事決策制度,確保新的領導體制高效運行、學校黨組織領導作用充分發揮。進一步規范提升民辦學校黨建工作,理順民辦學校的黨組織隸屬關系。三是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健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閉環機制,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充分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抓實支部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持續增強教育系統基層黨組織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
穩固教育資源“壓艙石”,注入新動能。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屬性,引導黨員干部在“先鋒擔當”“教育惠民”工作中勇挑重擔、敢為善為。一是持續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市、區兩級教育部門合力破解入學適齡兒童驟增問題,近3年完成新建中小學、幼兒園360所,新增學位30.23萬個,通過新校區啟用和內部挖潛,不斷完善“入學早知道”一站式入學服務平臺,全過程服務招生入學,確保每一個孩子“學有優教”。二是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面向西部區、縣(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組建跨區域教共體136個,充分發揮師徒結對、跟崗鍛煉、集體教研、同步課堂等多種路徑機制作用,推動教共體內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發展。完成新一輪中小學“名師鄉村工作室”重塑升級,西部區、縣(市)現有市級工作室155個,聘請130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作為導師,結對輻射骨干學員近2000名。三是推動解決群眾訴求。在全省率先啟動校園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2024年,全市944所學校對外開放體育場地1227個,其中942個室外體育場地免費向社會開放,并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市民刷臉、掃碼便捷入校和一人登記多個場地,更好地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連續4年實施暑期托管服務,大批黨員教師以行動詮釋責任擔當,全市幼兒園、小學、初中共設立1385個托管服務點,開放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等資源設施,提供閱讀指導、文體活動等服務,惠及17.8萬余名少年兒童。
筑牢人才隊伍“蓄水池”,提升軟實力。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一是全域提升人才隊伍質量。支持市屬高校內涵式發展,推動建立科教、產教協同育人機制,注重發揮“三名工程”等平臺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人才“引育管用留”一體化工作機制。實施中小學教師人才梯隊培養計劃,構建教師專業成長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高層次人才授權認定工作,不斷激發教育人才隊伍活力。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總量突破1.4萬人。二是全力推動黨員擔當作為。深化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激勵黨員教師見賢思齊、奮發有為。組織廣大黨員及教職工踐行“崗位建功”,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中積極發揮專業力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完善“五育融合發展”的育人模式。縱深推進在職黨員教師協助社區做好便民服務、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三是全面推進惠師政策落地。面向具有杭州市戶籍并持有30年教齡教師榮譽證書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實施免費乘坐市域公交和游覽公園政策,3年來惠及近5萬人。建立中小學班主任滿20年的在職教師榮譽制度和“星級班主任”激勵制度,進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榮譽感。全面啟動校長、學科帶頭人星級評定工作,著力打造管理經驗豐富、教學業務精湛的教育領軍人才隊伍。
譜寫黨建業務“合奏曲”,激活強引擎。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各方面全過程。
一是健全黨建業務融合機制。堅持將黨的建設深入到教育教學與管理服務第一線,構建與學校組織框架相適應、有利于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的組織體系,把黨組織建設與學校校區、內設機構、教學單元等同步設置、同步優化,與教學教研等一線工作緊密結合、深度融合。二是完善學校黨建聯建機制。市、區(縣)合作共建高中,著力打造市屬高中名校跨區域集團化辦學的優質樣本,完善集團化聯建機制,擴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持續提升西部區、縣(市)教育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基礎教育城鄉融合優質均衡。三是優化雙向培養推進機制。以“雙培養”推動“雙強型”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積極吸納優秀年輕教師、學科帶頭人入黨,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建立黨建和業務“雙帶頭人”黨組織書記建設體系,選拔一批黨性強、懂教育、會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干部擔任黨組織書記,選樹省級“雙帶頭人”黨組織書記典型15名、市級“雙帶頭人”黨組織書記典型50名。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