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的一件事。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今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時進一步強調:“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守屬性之正,明確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目標導向
牢牢把握好政治屬性,是確保思政課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政治引領、思想教育、價值塑造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思政課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正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頭腦。
牢牢把握好戰略屬性,是思政課建設的重要目標和要求。思政課本身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和戰略屬性,對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課建設要緊密結合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社會熱點,深入思考個人與社會、國家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激發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長遠發展緊密結合,扎根于人民、奉獻于國家。
牢牢把握好民生屬性,是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導向。思政課是傳遞知識的課程,也是關乎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民生工程,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僅要服務學生的個人發展,更要推動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當前,社會價值觀多元化、教育環境復雜化、學生需求個性化是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思政課要圍繞個體發展和社會生活,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為“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持。
守內容之正,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
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要堅持守正創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困惑點就是思政課需要的切入點,是思政課要主動回應的問題所在。要堅持系統觀念,多維度豐富拓展教育內容,全面準確地講好社會大課,及時給學生講解當前國內外形勢和教育、就業、醫療、科技等社會熱點內容,及時將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將價值引領蘊含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構建好思政課程教材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思政學科體系應始終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展開,課程教材體系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遵循螺旋式上升規律,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習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多,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福建具有獨特優勢。要講述好運用好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的生動故事,牢記“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殷切囑托,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夯實好思政課力量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明確提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依托區域優勢、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對這些文化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和提煉,形成與思政課內容緊密相關的素材庫,不斷推動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建設深度融合。此外,還要注重場館思政教育,發揮好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場館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加深對思政課內容的理解和認同,扎實推進思政課建設。
守課程之正,構建“大思政”全面育人新格局
講好“大道理”。全面系統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體系,讓“大道理”更加生動、易于理解,首先要有“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政教師首先要具備深厚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要深刻理解思政課中“大道理”的深層含義和時代價值,能夠以科學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強大的真理力量引導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將抽象的“大道理”與具體的案例相結合,使學生在具體的歷史事件、社會現象、身邊的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大道理”的意義,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
用好“大教材”。用好“大教材”是提升思政課針對性和吸引力的關鍵。“大教材”之大,不僅包含課本教材,還應包含多媒體資源(視頻、音頻、動畫等)、網絡資源(思政類網站、在線教育平臺等)、社會實踐資源(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文明實踐中心等)等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以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立足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性和前瞻性,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象化、具體的社會現象理論化,在行走的“大思政課”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真理和學以致用的熱情,引發學生共情共鳴,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抓好“大思政”。構建新時代思政課程體系應將時代大課、社會大課和理論大課融為一體,在廣度、深度和系統性上下功夫,以“大思政”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大思政”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思政小課堂,還要擴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活動、校園文化等領域,充分利用和拓展各種教育資源和環境,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形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活起來,不斷深化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思政課是學習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陣地,要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使命,牢牢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守好屬性之正、內容之正、課程之正,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