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這篇新時代文化建設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中,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文藝事業舉旗定向、把脈問診、凝魂聚氣,既講原理、定方向、明目標,又點問題、剖根源、指路徑,充分體現理論與實際、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提出了許多原創性的科學論斷和重要思想,全面深化了我們黨對新時代文藝創作規律的認識,旗幟鮮明地樹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指引新時代文藝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
弘揚時代精神:文藝創作的神圣使命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古今中外,文藝無不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的宏闊視野,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弘揚時代精神的要求: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在錨定歷史方位中把握文藝的時代使命,從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人心向背中命題立意、傾情抒懷,反映中華民族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人間正道,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2021年黨的百年華誕之際,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正式開館,大型雕塑《旗幟》、《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在展覽館西側廣場巍然矗立。作為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創作工程的藝術成果,這部反映黨的光輝歷程的視覺力作,是眾多美術工作者不畏酷暑嚴寒、歷時3年的奮戰成果。2022年9月,“禮贊新時代——原創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在京舉辦,作為新時代中國交響樂創作成果的集中亮相,《千里江山》、《中國頌》、《光芒》、《領航未來》等優秀作品,用音符擁抱復興夢想,用旋律輝映時代榮光,以深情恢宏的篇章、激昂奮進的旋律,奏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
10年來,一部部賡續中華文脈、彰顯當代審美的精品力作,記錄著文藝界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奮進歷程,書寫著對祖國、對時代的禮贊。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功勛》、《大江大河》,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萬里歸途》等詠嘆滄桑巨變、描繪復興畫卷的精品力作,與億萬觀眾共同激蕩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澎湃心聲。紀錄片《擺脫貧困》全景呈現脫貧攻堅的恢宏歷程,話劇《龍騰伶仃洋》生動體現港珠澳三地同心協力建大橋的感人事跡,廣播劇《中國北斗》、《有事找彪哥》、《守望黃河口》分別講述航天科技、基層社會治理、黃河口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生動故事,《天山南北》、《畫一個新疆》等“新歌唱新疆”主題創作成果,唱出了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新疆新風貌。這些展現民族復興宏大氣象的精品佳作,讓世界看到追夢圓夢的康莊大道上新時代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自信自立的精神面貌、激情飛揚的時代風采。
2024年6月28日至7月10日,北京人藝京味兒經典大戲《天下第一樓》重張上演,邀新老“顧客”再聚老字號“福聚德”,品“京師美饌”,解“苦辣酸甜”。《天下第一樓》作為北京人藝的看家戲之一,自1988年上演至今已36年,是北京人藝京味兒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圖為該劇劇照。 中國文聯供圖
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工作者既要像勇敢的水手,自豪地站立于民族復興的時代潮頭,迎著浩蕩春風放聲歌唱;又要像勤勞的礦工,緊緊握住藝術的鉆頭,用精妙的創作手法向著時代精神世界最深處奮力開掘,讓新時代的精神圖譜光耀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
鑄造民族靈魂:文藝創作的根本任務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習近平總書記用詩的語言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根本任務: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貫文以道,方鑄魂培元。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堅持向上向善、文質兼美,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以傳遞真善美為永恒追求,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澆灌到作品之中。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是中華民族的脊梁。10年來,愛國主義成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謳歌英雄、禮贊人民成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最鮮明的樂章。電影《紅海行動》、《戰狼2》等展現了不屈不撓、敢于勝利的民族精神。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創造出一票難求的舞臺藝術佳績,深度開掘了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思想內涵。民族歌劇《沂蒙山》展現了中華民族崇敬英雄的精神追求。雜技劇《戰上海》用高超技藝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電視節目《閃亮的坐標》以沉浸式體驗將觀眾瞬間帶入現場,與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產生強烈共鳴。這些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豐富了中國英雄的藝術群像,激勵人們敬英雄、學英雄、爭當英雄,把民族精神鍛造得更加挺拔剛強。
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涌現出追夢圓夢的動人故事,隨處迸發著正能量的耀眼火光,匯聚起來就是大善大美的雄壯史詩。文藝工作者既要做好人類靈魂工程師,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為人們點亮人生之燈;又要當好眼中有光、心中有愛、手中有藝的辛勤園丁,努力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以人民為中心:文藝創作的價值取向
“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語重心長地指出了文藝創作應有的價值底色: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文章歸于人心,立言達乎民情。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活動,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圍繞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傾情投入、用心創作,把藝術寫在了人民的心坎上。“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極大鼓舞了全國文藝界,烏蘭牧騎這面文藝界的旗幟在祖國大地高高飄揚。按照總書記的明確要求,中國文聯努力發揮行業建設主導作用,組織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踴躍參加“文化進萬家”、“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文藝志愿服務項目,傳遞黨的聲音和溫暖。2018年8月,中國文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音樂舞蹈藝術家赴西藏采風創作成果匯報演出在拉薩、日喀則舉辦,參演藝術家克服高原反應傾情演出,奉獻精神感人至深。2020年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文聯攝影小分隊逆行出征,奮戰在醫院等高危場所“為天使造像”,為4.2萬余名全體援鄂醫務人員留下了珍貴影像。文藝界創作推出了MV《堅信愛會贏》、歌曲《大愛蒼生》、歌劇《天使日記》以及電影《中國醫生》、《你是我的春天》等優秀作品,有力發揮了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獨特作用。實踐反復證明,領悟人民心聲,真摯的情感才能隨著人民的思盼而自然流淌;體悟人民冷暖,藝術的脈動才能緊扣人民的心弦而豐厚充盈。
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工作者既要與人民手拉手、心貼心,環繞著幸福美好生活的篝火一起歡歌跳躍;又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清澈的愛追隨人民創造歷史的腳步,以拳拳之心奉獻給人民搭建起來的舞臺,讓文藝百花永遠在人民中綻放芬芳。
扎根人民生活:文藝創作最牢靠的方法
“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昭示了文藝創作最牢靠的方法: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走出自己的方寸天地,方能邁進創作的廣闊世界。10年來,中國文聯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持續開展“中國精神·中國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文藝實踐,以更高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獎項的《中國機長》、《人生大事》、《媽媽!》,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獎項的《你好,李煥英》,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獎項的《裝臺》、《人世間》等,以及熱播劇《繁花》、《狂飆》,題材各異、體裁有別,但無不是生活沃土的饋贈,表達出老百姓樸素的情感期待。近年來,中國文聯持續組織藝術家赴青藏高原、內蒙古草原、新疆天山南北采風創作,與當地百姓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沉浸式感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生活,汲取創作靈感、收獲累累碩果。藝術家們紛紛感慨:“只有真的走進人民生活中去,我們才能知道,哪里是藝術家應該出發的地方!”著名編劇高滿堂用5年時間,深入6個省份,采訪200多人,成就了再現中國農村近60年風雨歷程的電視劇《老農民》。被問及成功的原因時,他說:“就一句話: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這是老生常談,卻是創作顛撲不破的真理。”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只有在人民生活中打深井、尋源泉,文藝創作才能獲得甘洌的滋養;只有在生活沃土中扎下根、勤耕耘,文藝創作才能收獲豐厚的回報。
新時代新征程上,文藝工作者既要手握時代的放大鏡,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人間的冷暖幸福;又要端穩歷史的望遠鏡,用高于生活的藝術表達再現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塑造更多新時代中國人的典型形象,用火熱的創作實踐鑄就文藝高峰。
彰顯中華美學:文藝創作的審美追求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華美學精神”的重大命題,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新時代文藝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文脈中開掘資源、汲取營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實現面向未來的創造。圖為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劇照。 中新社發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賡續中華文脈,才能讓作品擁有亙久的活力;勇于創新創造,才能讓文藝百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自覺踐行“兩個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以獨具魅力的“中國風”有力彰顯中國人民的文化主體性。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多角度展現了中華美學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簡意賅、凝練節制、形神兼備的深遠意境,讓全世界領略中華文明的獨特氣韻。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以及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等溯源中華文明、縱覽審美流變,彰顯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越劇《新龍門客棧》、兒童劇《貓神在故宮》、粵劇電影《白蛇傳·情》、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網絡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無不洋溢著既現代又傳統的中華美學精神,頻頻“出圈”、“破圈”傳播,充分表明中華美學精神不愧為創作的制勝密碼,充分表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廣大文藝工作者既要有禮敬之心,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礦深挖;又要有競勝之心,領悟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增強技術敏感,正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和手段,巧妙地把中華美學精神融入創作之中,讓新時代的思想內涵和中華美學精神的藝術表達更加相得益彰,以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文化活力充分展現中華審美風范。
堅持胸懷天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藝力量
“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是中國人民用奮斗不斷創造奇跡的時代,也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國際社會希望解碼中國道路,也想了解中國人民的心靈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以博大的天下情懷,深刻闡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文藝創作的互鑒之路和表達之法: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囑托,胸懷天下、踔厲奮發,用一部部精彩的影視片、一張張震撼的圖片、一首首感人的樂曲、一支支動人的舞蹈,彰顯著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審美精神,傳遞著中華民族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基本觀點。電影《流浪地球》系列以“中國式科幻”講述了中國人建設地球家園的精彩故事,不僅創新了全球科幻電影的話語體系,打破了西方長期壟斷科幻電影賽道的格局,還清晰地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烈愿望。電視劇《山海情》以中國西北一隅閩寧鎮的成長史,回應“擺脫貧困”這一人類課題,生動描寫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超越國度、溝通心靈的藝術魅力,受到多國觀眾好評。中國文聯資助的電影《塬上》,用現實主義手法展現了銅川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變革歷程,生動詮釋了中華文化對人類、自然與發展的深刻思考,在莫斯科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榮獲大獎。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以唯美的畫面、幽默的敘事,觸動了人們心靈世界的柔軟,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讓來自中國的詩意走向了無盡的遠方、感動了無數的人們。電影《第二十條》宣示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的權威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等法治理念,贏得海外觀眾點贊。這些作品在傳遞人類共同情感基礎上,展現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價值,也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國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不懈追求。
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華大地,堅持胸懷天下,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作推出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藝的力量。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今天,面對史詩般的時代變遷,廣大文藝工作者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澡雪精神、潛心耕耘,創作更多文質兼美的精品力作,點亮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