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長河一瞬,但在中華民族的發展軸線上卻書寫了震古爍今的時代新章。回望這75年,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創新圖強,民族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讀懂“青春中國”這75年,黨員干部當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理論邏輯、發展規律、經驗啟示、科學方法和真知灼見,在賡續傳承中勇當“弄潮兒”。
汲取砥礪奮進的“初心力量”。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愿以寸心寄華夏”的心之所向,也是“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行之所往。翻開新中國75年的浩蕩長卷,從積貧積弱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舉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展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民生答卷溫暖而厚重;從科技落后到創新領航,神舟、蛟龍、北斗、嫦娥、天眼、天問、祝融、墨子等大國重器接續“上新”,科技之光照耀復興之路;從生態失衡到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圖景正一步步清晰浮現。華章日新,源于探索奮進;改革發展,成于創新實干。黨員干部當透過現象讀本質、跨越歷史瞻未來,把百余年黨史、七十余年新中國史、四十余年改革開放史作為最好的“清醒劑”和“營養液”,以史為鏡、以史為師、以史為鑒來探源歷史經驗、解鎖成功秘鑰、啟發實踐思考,持續豐厚理論儲備和經驗積累。要強化學、思、用融合貫通和一體循環,在“學”中常悟常研常得,在“思”中延伸拓展積厚,在“行”中內化消化轉化,努力促量變為質變,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和實踐經驗。
激昂實干為先的“擔當力量”。75年來,我國的國家實力、人民生活、社會面貌發生翻天巨變,錦繡山河處處新。偉大成就離不開自強不息的創造、勠力同心的奮斗和實干為要的擔當。越是目標遠大、前景光明,就越是要一往無前地實干、久久為功地力行,在持續的“爬坡過坎”中贏得更大勝利。作為黨員干部,當堅毅篤行不猶豫、勇擔善為不空談,切實提高改革攻堅能力,善于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創造性抓好落實,努力形成更多拿起來就能干的思路和落下去就有聲的舉措。要踐行正確政績觀,把為民服務作為事業追求,把解決百姓“急難愁盼”作為推進重點,始終用群眾“盼的事”指引干部“干的事”,讓干部“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要遵循和把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不搞低水平復制和機械性循環,謀事要清晰、抓手要精準、方法要科學,真正做到思路活、膽子大、步子穩,不斷推進思想、能力、實踐“新質化”,努力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凡實績。
厚植堅韌勇毅的“精神力量”。“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75年來,新中國一路風雨兼程,雖歷經坎坷,但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關鍵在于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始終把“回報國家”作為奮斗目標,為“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而不懈努力,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躬耕農業、持之以恒,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帶領科研團隊把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寫入太空,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載人航天事業作出杰出貢獻……功勛榮譽,鐫刻史冊;榜樣模范,照亮征程。這些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既是一個個閃亮的坐標,也是一面面鮮明的旗幟,勾勒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天際線。黨員干部當校準坐標、磨礪心志,敢于善于在前沿一線、急難險重、矛盾挑戰中謀實招、破難題,以釘釘子精神推進事業發展和工作落實。要常懷“有我”的擔當、“忘我”的精神和“無我”的情懷,善于用新思維、新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斗爭意識和本領,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努力用自己的“奉獻值”提升事業的“成效值”和人民的“幸福值”,與青春中國同奮進。(作者:韓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