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眾多。
王 初攝(人民視覺)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要培育新型消費業態”。
近期,上海市決定面向餐飲、住宿、電影、體育等4個領域,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發放服務消費券。其中餐飲占比最高,達到3.6億元。
得知上海發放消費券的消息,小許立即定好鬧鐘,時間一到便點開APP中的領券頁面。很快,他領到了一張滿1000元減300元的消費券。小許在APP中檢索可用餐廳,看到國慶假期計劃前往的綠波廊餐廳恰好名列其中。
10月1日傍晚,上海市豫園商城華燈初上,周邊幾家滬上老字號餐廳門口已開始排隊。小許一家走進綠波廊餐廳,坐下后他晃了晃手機說:“滿1000元減300元,今天可以多點兩道菜了!”
“你搶到消費券了嗎?”“是多少面額的消費券?”“什么時候第二輪發放?”……在餐廳轉了一圈,記者發現,消費券成為不少消費者討論的話題。
消費券對促進消費的作用,經營者深有感觸。“這兩天陸續有不少顧客使用消費券,平均客單價比不使用消費券的顧客要高幾十元。”綠波廊餐廳總經理陸亞明說。
晚上8點,吃完晚餐,小許一家從餐廳走出來,豫園里人流量不減。為了促進夜經濟,國慶假期,豫園商城推出了多種新型消費業態:國潮沉浸式劇場精彩開演,帶領游客穿越古今;在剛剛換新開街的文昌街區,游客可以和多名演員互動,體驗夜晚游園的樂趣……
“這里可以用消費券嗎?”愚園路上的一家小吃店里,不少顧客一進門便這樣問。
“可以用!”店員說,“這邊特色小店多,但不一定能使用消費券。游客想找個地方吃飯,在手機里搜索附近哪里可用消費券,搜著搜著就來我們店了。”
晚飯過后,騎上共享單車,從愚園路出發,不一會兒就能騎到番禺路的上海影城。
“這里掃碼可以領券。”國慶假期,這句話成了上海影城值班經理董蕓的口頭禪,她已經幫好幾名觀眾當場申領了面額20元和40元的觀影券。“第二天不用上班,再加上消費券的助力,來看夜場電影的觀眾也變多了。”董蕓說,“國慶假期不少新片上映,相信過幾天客流量會更高。”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表示,消費券的發放不僅提升了客流量和賬單結算價,還提振了企業對消費增長的預期和信心,“希望企業充分把握機遇,創新營銷手段,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員工培訓,給予消費者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