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鄧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偉大的一生。鄧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身處逆境而始終豁達樂觀,肩負重任而總是舉重若輕,功高至偉而從不居功自傲。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要學習他堅定的信仰信念,學習他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大愛,學習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學習他敢于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學習他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學習他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懷,從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團結奮斗,把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各項重大部署落到實處。
【關鍵詞】共產主義 人民情懷 實事求是 開拓創新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鄧小平同志光輝、戰斗、偉大的一生,高度評價鄧小平同志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歷史功勛,強調永遠敬仰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切緬懷鄧小平同志的歷史功勛、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他的崇高革命風范,對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信念堅定,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梁。鄧小平同志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堅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光明前景。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一直就是相當共產主義的”。
自投身革命之日起,鄧小平同志就下定了為祖國和人民獻上一切、奮斗一生的決心。他說,“我自從十八歲加入革命隊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沒有任何別的考慮”。1926年他赴俄學習時寫道:“我來俄的志愿,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使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離開莫斯科赴廣西開展工作時,黨組織給他的鑒定里就說他“黨性強”。
在此后漫長的革命生涯中,無論個人處境如何艱難、無論革命道路如何坎坷,鄧小平同志在信仰信念上從來沒有動搖過。面對革命戰爭的槍林彈雨,他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鄧小平同志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面對新中國建設的艱難局面,他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為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強調:“要提倡共產主義風格,講一點共產主義覺悟”,“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要革命,就是按照馬列主義的革命原理,來對待國內的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面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他信念執著、從不消沉,始終樂觀地堅信我們的黨、人民、國家“是好的,是有希望的”,在逆境中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氣,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和根本規律問題,在住處和工廠間踏出了一條堅實的“鄧小平小道”。面對國內國際的政治風波,他冷靜觀察、從容應對,領導黨和人民旗幟鮮明反對動亂,堅決捍衛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使黨和國家經受住了險惡風浪的嚴峻考驗。
鄧小平同志直到晚年始終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他告訴人們:“共產主義理想是偉大的,但要經過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才能達到。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他振聾發聵地說:“中國的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回顧當年,在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沒有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那場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中倒塌,而是在世界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舉住了、舉穩了,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定海神針作用。
革命理想高于天。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面臨的考驗是嚴峻和現實的。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完成好老一輩革命家的未竟事業,風雨無阻朝著黨的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以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熱愛人民,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堅守的力量源泉。“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一震撼過無數人心靈的話語,是鄧小平同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最深情的表白。鄧小平同志為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國家富強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也贏得了人民由衷地愛戴。
鄧小平同志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同志就說過:“人民是一切的母親,是對敵斗爭一切力量的源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指出:“無論革命、建設,都要貫徹群眾路線。這樣,取得勝利要快得多,成績要好得多。”改革開放后,他強調:“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他指出:“只要我們信任群眾,走群眾路線,把情況和問題向群眾講明白,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任何障礙都可以排除。”
鄧小平同志對增進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孜孜以求。1959年,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工業生產情況匯報時強調:“人民生活問題必須解決”,“日用生活必需品是關系六億人民的生活問題,比一千八百萬噸鋼還重要”。“文革”結束后,當看到人民連溫飽都成問題時,他沉重地感慨:“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他多次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正是在把握中國人民深沉愿望、一心為人民謀福祉的基礎上,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的政策,使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
鄧小平同志十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活力。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改革開放的許多重大決策都是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結果。鄧小平同志說過:“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這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鄧小平同志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做到了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來開展領導工作。
鄧小平同志在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同時,突出強調要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不能搞兩極分化。他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推進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成為鄧小平同志留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殷殷囑托。
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歷史已經并將繼續充分證明,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最堅實的根基。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要學習他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大愛,踐行黨的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群眾路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以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務實精神貫徹落實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點,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遵循的思想方法。他一再強調:“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鄧小平同志一生的實踐充分證明,他是真正的“實事求是派”,既是高瞻遠矚的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也是求實、務實、踏實的實干家。
鄧小平同志在革命戰爭中就深刻認識到:“任何工作必須強調調查研究,一切工作方針、政策和策略都要切合實際”。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面對“大躍進”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嚴重困難,他痛感“實事求是的精神受了損害”,強調“哪一種方法有利于恢復生產,就用哪一種方法”,“要實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
與實事求是相生相伴的是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指導我們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力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的深入進行,有力推動和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也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為黨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在4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讓人由衷感到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歷史貢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體現在鄧小平同志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決斷上。他曾發人深省地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他反復強調,“領導者必須多干實事”。到基層調研時,他特別喜歡打聽數字,為地方的同志算算賬,因為在他眼里,這些“數字”就是實事求是的“實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創辦經濟特區、引進外資、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問題上,都曾有過不同意見和各種疑慮。由于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事實來說話,逐步澄清了是非,使黨員干部統一了思想認識。
鄧小平同志從不喜歡高談闊論,務實沉穩的性格造就了他簡練質樸的話語風格。當孩子們問起他在長征途中做了什么,他的回答只有三個字:“跟著走。”當被問起在太行山時期都做了什么事,他的回答是兩個字:“吃苦。”在評價劉鄧大軍的輝煌戰史時,他的回答仍是兩個字:“合格。”當談及自己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時,他依然用簡短而擲地有聲的話語來評價自己:“我的主要用處就是不動搖。”鄧小平同志一生崇尚簡樸,反對煩瑣哲學。他說過:“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他概括提煉的一系列標志性概念,諸如“兩手抓”、“三步走”、“翻兩番”、“硬道理”、“第一生產力”等,以樸實無華的文風傳遞著耐人尋味的深邃思想。他感慨地說:“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學習他善于“照辯證法辦事”的思想方法和領導藝術,既胸懷理想又腳踏實地,踏踏實實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貫徹落實好,把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不斷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以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開拓創新,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領導風范,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鄧小平同志從不固守“本本”,既堅持“老祖宗不能丟”,又善于講新話、干全新的事業。從16歲遠赴異國他鄉獨闖天下,到革命戰爭年代多次被委以獨當一面的重任,再到改革開放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在波瀾壯闊的偉大一生中,為黨和人民闖出了一條又一條新路、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局面。在他身上始終洋溢著一種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一種善于創造性思維、善于打開新局面的銳氣,在滄海橫流中顯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無畏的英雄本色。
1975年,鄧小平同志在領導全國大刀闊斧的整頓工作期間,斬釘截鐵地說:“現在問題相當多,要解決,沒有一股勁不行。要敢字當頭,橫下一條心。”“管你是誰,六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1977年復出后,面對長期形成的思想禁錮狀況,鄧小平同志鮮明提出,不能“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轉”。他指出,“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闖將”,要求改革開放過程中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決策創辦經濟特區的時候,鄧小平同志不惜使用了一句戰爭術語:“殺出一條血路來”,頗有幾分悲壯的色彩。他說過:“沒有膽量搞不成四個現代化”,“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
正是憑著這種開拓創新的勇氣銳氣,鄧小平同志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提出許多具有開創意義的重大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耄耋之年,鄧小平同志仍強調:“中國應該每年有新的東西,每一天都有新的東西”,“要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不斷創造出新的東西出來”。他敏銳地洞察到社會主義和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強調“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們也就越高興。不只我們高興,人民高興,國家高興”。他的南方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當面對鄧小平同志說:“我知道中國有人比你更年輕,但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無比壯麗的遠征。越是偉大光榮艱巨的事業,越需要開拓創新。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要學習他敢于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堅持守正創新,不忘老祖宗,始終走正道、善于闖新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讓理論之樹常青、事業之樹常青。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以“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的全局意識和戰略眼光推進各項工作
戰略思維,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氣度,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鄧小平同志思想敏銳、目光遠大,多謀善斷、舉要馭繁,總是站在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善于從全局上思考問題,善于在關鍵時刻作出戰略決策。
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同志為了戰爭全局、減輕中央壓力,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冒著很大的風險千里挺進大別山。他后來回憶道:“毛主席打了個極秘密的電報給劉鄧,寫的是陜北‘甚為困難’。當時我們二話沒說,立即復電,半個月后行動,躍進到敵人后方去,直出大別山。實際上不到十天,就開始行動。那時搞無后方作戰,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啊。”劉鄧大軍在無后方作戰條件下孤軍深入,用短短兩個月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創造性地貫徹和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完成了被毛主席稱為革命戰爭“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的壯舉,可謂“勇挑重擔,顧全大局,全心全意,義無反顧”。
鄧小平同志十分擅長從戰略全局中抓住重點,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性突破。比如,他果斷決策恢復高考制度,打通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通道;作出并支持創辦經濟特區的決策,以點帶面推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他深刻把握科學技術在現代化建設事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以獨到的戰略眼光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大論斷,強調“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家經濟實力還不強的情況下,他大力推動“八六三”計劃,果斷啟動中國高科技發展戰略,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
鄧小平同志深刻分析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大勢,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的重大戰略判斷,并用“東西南北”四個字加以概括。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國際戰略思想,我們對外交戰略作出調整,實現了中美建交,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關系,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和國際空間。
鄧小平同志說過:“管大事的人,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大局。”他肩負重任而總是舉重若輕,一個重要領導藝術就是“抓頭頭,抓方針”,這和毛澤東同志強調的領導者的責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有異曲同工之妙。1991年,他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總結經驗”和“使用人才”兩大問題,指出“現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沒有很好地發現,發現了沒有果斷地起用”,強調“要放手地用人”。鄧小平同志要求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要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他晚年主持編選《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時,強調“不管是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實際上,這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崇高的革命風范,就要學習他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學習他善于抓住關鍵、綱舉目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著眼“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始終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想問題、辦事情,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是要學習他坦蕩無私的博大胸襟,以過硬的黨性修養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坦蕩無私,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輝的人格魅力,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錘煉的品質修養。鄧小平同志始終以勞動人民的一員看待自己,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把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鄧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都是因為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他本人曾這樣解釋道:“人們都知道我曾經‘三下三上’,坦率地說,‘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錯事,而是由于辦了好事卻被誤認為錯事。”“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同志再度出來工作,依然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
鄧小平同志客觀公正對待黨的歷史、對待同志、對待自己,善于同人合作共事。他在革命戰爭年代與劉伯承同志有著13年的精誠合作,部下形容他們是“劉鄧之間沒有頓號”。毛澤東同志曾評價鄧小平同志:“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柔中寓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些,內部是鋼鐵公司”。鄧小平同志善于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從來不以個人恩怨待人處事。他強調:“黨內無論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能容忍各方面、團結各方面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自我評論,我不是完人,也犯過很多錯誤,不是不犯錯誤的人,但是我問心無愧,其中一點就是從來不搞小圈子”,“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
鄧小平同志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但始終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他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撥正了航向、開辟了新路,卻謙遜地表示自己所做的只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他總是說:“個人是集體的一分子”,“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1989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說:“對我的評價,不要過分夸張,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規格放在毛主席之上,這就不好了。”1993年,他在和弟弟鄧墾談話時說:“國家發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了。”他以唯物主義者的精神看待生死,說“人總是要死的”,“我哪天去,哪天走,不關緊要。自然規律違背不得,你們要想透這個問題。”他逝世后,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畢生毫無保留地獻給祖國和人民。鄧小平同志的遺愿,也是他留給黨和人民的一份珍貴遺產,表現了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高尚情懷。
心底無私天地寬。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共產黨人偉大人格力量的根本所在。我們傳承和弘揚鄧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風范,就要學習他公而忘私、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始終以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為黨和人民事業赤誠奉獻,以實際行動守護好共產黨人精神家園。
偉人已逝,風范永存!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已經27年多了,他的偉大歷史功勛,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崇高革命風范,我們永遠敬仰!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團結奮斗,把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各項重大部署落到實處,不斷譜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壯麗篇章!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人民日報》,2024年8月23日。
責編/孫垚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