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專章部署“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改革舉措,為新時代石油企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根本遵循、標定前進方向。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長慶油田),絕大部分油氣藏屬于國際上典型的“三低”油氣藏,相較于常規油氣開采“從海綿里擠水”,長慶油田就是“在磨刀石上鬧革命”。面對世界級開發難題,長慶油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破題之要,扎根黃土高原,矢志加油爭氣,突破特低滲、再戰超低滲,征戰致密氣、攻克頁巖油,用科技支撐建成我國第一大油氣田。
一、深刻把握石油企業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面對石油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長慶油田把科技自立自強擺在突出位置,高站位認識其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有效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
科技自立自強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端牢能源飯碗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在勝利油田考察時,總書記強調“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臺時,提出“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在九江石化考察時,勉勵企業“按照黨中央對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堅持綠色、智能發展”。廣大石油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凝聚起率先落實國家戰略需求、推進科技創新、挺起石油脊梁的磅礴力量,深刻認識到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只有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更好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加穩固地端牢能源飯碗。
科技自立自強是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全面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形勢變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石油企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自強史,見證了我國國有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非凡歷程。進入新時代以來,石油企業在黨的領導下,充分解放和激發科技創新潛能,形成了一批“利器”成果,超深井鉆透“地下珠穆朗瑪峰”尋油覓氣、“一鍵式”人機交互7000米自動化鉆機為鉆機裝上“大腦”、昆侖高鐵齒輪油助力“復興號”走向世界,“國字號”石油科技在一些前沿領域已經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當前,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石油企業應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發揮好石油戰線旗幟作用,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爭做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排頭兵”。
科技自立自強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進行部署,要求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當前,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石油企業在科技體制、創新氛圍、人才結構等方面亟待優化,迫切需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統領,持續解決制約發展的難題,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為能源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基業長青的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是實現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當前,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所在。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綜合化、終端能源再電氣化趨勢加速演進,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非常規油氣等技術規模化應用,大規模儲能、氫燃料電池等技術有望突破,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面對這樣的形勢,迫切需要石油企業堅持科技先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持續推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和“數智油田”建設,大力推動風光油氣電融合發展,加快脫碳進程,助推“零碳”能源供應,在節能降耗、新能源等領域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中取得新成效。
二、以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中國最大油氣田
面對資源品位差、建井成本高、單井產量低、經濟有效開發難度大的實際情況,長慶油田錨定科技自立自強,在同“磨刀石”較量中,努力打造一批“國之利器”,以高峰之上再攀峰的勇氣,把中國最大油氣田的科技實力拉升至新高度。
聚焦核心需求,搶占低滲透油氣勘探開發科技高地。“解決油氣核心需求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長慶油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解決油氣核心需求的制勝一招,向著“磨刀石”油氣藏發起一輪又一輪挑戰,奮力叩開油豐氣旺之門,積蓄“風”、“光”無限潛力。抓緊技術創新鏈起始端,深入開展基礎研究行動和工程技術革命,形成了大型陸相三角洲成藏等五大理論體系,首創巨型陸相致密砂巖氣藏成藏與滲流理論,推動油氣勘探不斷向更差、更廣、更深、更復雜的儲層拓展。突破技術創新鏈制高點,深刻認識“國有企業是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把“求新、求變、求突破”作為技術攻關的方向,錨定世界一流,沖刺科技前沿。打造技術創新鏈增長極,深刻認識“傳統產業里也有新質生產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油氣產業融合,以信息化補強工程、大集中ERP建設、全域數據治理等為切入點,在千里油氣區全面布局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把大漠深處、梁峁之間的12萬口油氣水井、2800座站庫、8萬公里管線“裝進”計算機,實現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深刻變革。
把握發展大勢,挺進石油科技自立自強第一方陣。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長慶油田把握能源行業發展大勢,加快油氣業務轉型和戰略性新興業務培育,用技術引擎催生新動力,彰顯大油氣田的大擔當。拓寬頁巖油氣開發大通道,潛心攻克關鍵技術,探明我國第一個儲量超10億噸的頁巖油整裝油田,形成以大平臺立體式布井、三維水平井優快鉆井為代表的技術系列。開辟能源保供多元互補新賽道,牢固樹立“能源當量”理念,積極參與“風光氣儲氫一體化”多能互補新能源大基地建設,讓油田逐步變身成為“電田、熱田、碳田”。激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新動能,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掛牌專家工作室成果轉化基地,成立光纖傳感技術研究所,建立覆蓋化工產品、工具制造、環保技術等在內的多個自有技術轉化平臺,同時以中國最大油氣田需求外溢、技術外溢、創新外溢、標準外溢,吸引科研機構、知名高校和社會力量參與成果轉化,努力讓機構、項目、資金等要素圍繞油田需求活躍起來,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雙提升。
厚植人才沃土,激發石油鐵軍科技興油澎湃動能。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長慶油田以人才強企工程為契機,加快鍛造一批忠誠擔當、創新奉獻、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讓企業科技活力競相涌流。健全完善科技引才機制,持續采用“揭榜掛帥”方式招募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經理,采用“賽馬制”面向社會創新主體開展科技項目攻關,尤其是升級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推動形成內部科研生產、研發制造“聯合體”,升級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增設專利獎和優秀標準獎,逐步形成以價值創造、業績貢獻為導向的工作體系,充分調動人才創新創效積極性。培育壯大科技人才梯隊,緊扣人才強企工作要求,選聘油田首席專家與油氣生產單位結對幫扶;開設油田院士大講堂,連續多年在著名高校舉辦研修班,為高層次科技人才“充電賦能”;大力實施“雙千工程”培育基層核心人才,組織“科研帶生產”、“崗位對調”、“跟崗實踐”、“管理人員掛職鍛煉”等專項工作,不斷暢通科技人才進步空間和提升渠道。拓展延伸科技育才氛圍,秉承“崇尚真理、客觀唯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科研理念,圍繞頁巖油、煤層氣等重點項目整合資源打造沒有“圍墻”的創新團隊,形成科技人才和成果競相涌現的良好局面。
三、進一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向著世界一流大油氣田邁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號,長慶油田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著眼科技體制、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科創平臺、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改革舉措,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為建設“大強壯美長”世界一流大油氣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匯聚磅礴力量。
著力健全與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相適應的科技體制。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長慶油田堅持“四個面向”,加強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向研判,按照“快速突破”和“久久為功”兩個層面加快科研布局,引領油田科技工作正確方向。大力加強科技項目全過程管理,從需求、立項、研發、試驗、推廣應用、驗收考核、評估等環節做好管控,發揮各層級優勢與主動性,提升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效率和效能。公開競聘、擇優選拔項目經理,落實完全項目制管理,優化科技創新投入,更好地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著力深化與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相適應的基礎研究。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長慶油田根據中長期發展需要,用好“三個重新認識”歷史經驗,圍繞陸相頁巖油成藏理論、西緣海相頁巖氣成藏理論、低滲—特低滲透油田高含水期開發理論等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研究,提升理論認識,強化關鍵工藝技術自主研發,推動一批代表性、引領性原創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頁巖油、致密氣規模效益開發技術體系,著力解決長遠性、現實性和效益性問題,全面提升油田原始創新能力,助力油田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
著力打造與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相適應的核心技術。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長慶油田聚焦油氣生產“卡脖子”技術短板,分層分類、分批次布局,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梯次,重點攻關非常規資源評價、長水平井優快鉆井、智慧油氣田等核心技術,持續完善頁巖油能量補充、水平井全生命生產周期管理、精細注水等配套技術,大力推進低滲油藏轉變開發方式、頁巖油提高采收率、頁巖油原位轉化等重大開發試驗,促進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提升企業科技核心競爭力。
著力建強與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相適應的科創平臺。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長慶油田整合集聚科技平臺和創新資源,加大共建共享開放合作力度,努力構建油田牽頭、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切實增強油田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作用,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優化組織管理模式,努力培育更多的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充分發揮油田戰略合作伙伴作用,在低滲透及非常規油氣、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深化科技合作,探索聯合攻關、技術共享、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的有效機制和模式,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著力培育與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相適應的科技隊伍。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在邁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長慶油田進一步深化人才強企工程,瞄準關鍵核心、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等領域,依托科技平臺和重大科技項目,打造科技領軍人才,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聚焦建設高質量、高水平、創新型的“三院兩所”,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晉升綠色通道,健全技術專家作用發揮機制,定期開展“專家大講堂”、“現場會診”、“專家進實驗室”等活動,激發技術人才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甘于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強科技創新先進典型的選樹和宣傳工作,在榮譽授予、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科技生態體系,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