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文化生活 > 正文

60本日記,60年家國情懷

——位八旬農民的家國情懷

暮春之際,同學復經向我提及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以并不深厚的文字功底,堅持寫日記達60年之久,強烈建議我去采訪報道。于是,在國慶前夕一個酷熱的中午,我驅車前往湖南湘陰縣金龍鎮金龍村馬鞍塘組,來到了這位老人的家中。盡管已有心理準備,但當老人興奮地搬出那一摞摞標注著日期、碼放整齊的日記本時,我依舊被深深震撼。翻開那泛黃的封面,細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聆聽老人緩緩講述,我仿佛與老人一同踏入了60年的家庭日常、時代變遷縮影以及國家圖強歷程。

2024-09-25 11:43:13.355000

家族溫情畫卷:日記中的幸福密碼

老人名叫左志均,如今84歲高齡。雖滿頭白發,卻身體硬朗,步伐穩健。他言語間充滿興奮,眼中閃爍著光芒,身著一件白襯衫,高挑的身板顯得格外清爽干練。老人一邊翻開那些標注著日期的日記,一邊娓娓道來,一個個故事、一位位人物從文字間躍然而出。左志均生于1941年農歷十一月初四,年輕時與小他七歲的本地姑娘喜結連理,育有一雙兒女。如今,兒孫滿堂,他與老伴盡享天倫之樂。年少時恰逢新中國成立,他曾在仙人壩、范莊、廖家坪、太傅祠等地的學堂輾轉求學,讀了五年半小學,于1954年獲得高小畢業證書。或許正是這段經歷賦予了他一定的文字功底。20世紀60至70年代,他被抽調至毛澤東文藝宣傳隊從事文藝創作,還在《洞庭文藝》《湘陰文藝》上發表過戲劇文藝作品。這段經歷極大地激發了他的文學創作熱情。后來文藝宣傳隊解散,他回歸鄉村務農。自此,白天他肩扛扁擔,手持鋤頭,在大地之上書寫戰天斗地的宏偉篇章;每當夜晚,明月高懸,繁星閃爍,風聲蟲鳴交織,他便回想起生產隊的一幕幕場景,內心的興奮難以抑制。在那搖曳的油燈下,他攤開紙張,提起筆,質樸的文字如同一隊隊農人,從田壟上歡快地走過。就在這片油燈下鋪開的“壟畝”里,他將白天的汗水再次傾注筆端,培育著一行行文字的“莊稼”。從1961年至今,一個甲子過去了,鉛筆、圓珠筆、鋼筆、走珠筆……猶如禾鐮鋤耙,在他的指間耕云種月、春種秋收。一天天的記錄,一行行的書寫,一頁頁的翻篇,一本本的積攢,竟堆疊成厚厚的60多本!

2024-09-25 11:44:32.161000

這是家族宗親的幸福密碼。日記中記載著許多家庭日常:女兒金濤被中專錄取(1986年9月3日:女兒今日喜獲中專錄取,此乃我家一大喜事,期望女兒努力學習,早日成為棟梁之才);女婿來家相親(1990年2月7日:劉復經今日來家里相親,小伙子師專畢業,現為人民教師,知書達理,談吐文雅,身高約1.75米,與女兒甚是般配,就看他們倆的緣分了);雜交稻喜獲豐收(1990年11月9日:今年晚稻普遍減產,而我家卻豐收在望,主要是因為種植了雜交稻,單產比常規品種提高了300多斤,又趕上了好時節,避開了更為猛烈的寒露風,看來種好田確實需要良種良法)……翻開日記,一個個日子,一件件家事如畫卷般徐徐展開:或愛妻抱恙,或兒女嫁娶;或添孫之喜,或喪親之痛;或喬遷之樂,或春種秋收;抑或鄰里之間禮尚往來、家長里短……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親情、鄉情和滿滿的人倫幸福。從這些文字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老人作為丈夫、父親、爺爺等多重身份面對家事時的喜怒哀樂,更凸顯出一種積極樂觀的情懷,也充分展現了一位農民的和藹與善良。

時代發展實錄:日記見證鄉村變遷

這是時代變遷的社情實錄。“今日鎮里電力工程改造圓滿完工,全鎮居民生活用電、工商用電全部接入國家電網,這是我們生產生活的新起點”(1988年1月6日);“要致富,先修路,湘長公路今日拓寬改建動工,未來我們這里無論前往湘陰還是長沙,都會更加便捷,這對我們的出行和當地經濟發展極為有利”(1989年10月31日);“組長夫人劉麗萍上午送來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存折》,此后每月都能領取國家給予60 歲以上老人每人 55元的養老保險金,數目雖小,卻開創了歷史先河,體現了政府的關懷,也該心滿意足了”(2012年 12 月 9日)……閱讀這些日記,我們仿佛重回那段崢嶸奮斗的歲月:當地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雜交水稻、興建鄉鎮企業、改建鄉村學校、拓寬鄉村公路、第一書記進村幫扶、金龍開發區掛牌、舉辦辣椒文化旅游節、統一收運處理鄉村垃圾……這堪稱一部當地經濟發展的變遷史,也是當代農村改革發展的生動文字實錄。

家國情懷銘刻:日記里的國家大事

這是國家大事的鄉野敘述。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老人的日記中,我時常讀到他對60年來國家大事的記錄。這些大事,從國際視野和國家層面來看是國之大政,但在這位農民的日記中,卻處處流露出對國之大政的深切關注。“今天是全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喜日子——香港回歸。當我看到英國的米字旗從旗桿上緩緩落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徐徐升起,心中感到無比興奮和鼓舞!這證明我們的國家強盛、民族團結、政局穩定,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和自豪!”(1997年 7 月 1日);“今日看到一則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給農業、農民、農村帶來喜訊:對種糧面積實行補貼,每畝補貼標準11 元;對水稻生產進行良種補貼,每畝補貼標準 10 元;降低農業稅稅率 3個百分點;按照保護價敞開收購糧食……這是多么偉大英明的政策啊!看來國家現在真正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高度重視我們農民了”(2004年 3 月 30日);“今日全程收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慶祝活動,我們告誡世人,70年前我們國家落后挨打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誰要敢動我們一根毫毛,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看到我們祖國的強大,朋友的眾多,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2015年 9 月 3日)……日記中對這樣的國家乃至全球大事的關注記錄還有很多: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大興安嶺大火、長江三峽截流、南聯盟中國大使館遭轟炸、蘇聯解體、美戰機騷擾南海、中國加入WTO、奧運會召開、汶川地震、上海世博會舉辦、十八大召開、抗擊疫情、“一帶一路”倡議……看到日記中對這些事件的記錄以及老人作為一個農民的樸素觀點,讓我不禁感到有些自慚形穢。國家乃至全球大事為何會在一位普通農民那里得到如此密切地關注并以日記的方式詳細記錄呢?仔細思量,其實并不難理解: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大事,哪一件不關系著國運民運呢?正如老人所言:“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對國家、對地方、對家庭的事情,都是據實記錄,好事就興高采烈,不好的事就憂心忡忡,這或許是我們農民骨子里對家國的依戀吧!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啊!”聽著他平淡地講述,我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與感慨。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國家、社會、家庭的諸多變故,只有從過去的苦難年代走來,才能真正體會到“家國”二字的分量。

雖然老人只有高小文化,但在日記中我卻讀出了別樣的文采。他觀察細致、描述入微、記錄詳實,文筆也十分精彩。例如,為勸誡人們遠離地下六合彩賭博,老人特意創作了一首《沁園春·給買碼者畫像》:“買碼成風,顛倒晨昏。六合迷人,看鄉姑農婦,忘卻家庭;村夫壯漢,丟下耕耘。白日圍桌,夜晚伴燈,胡猜苦想碼屁經。弄不懂暗語和玄機,傷透腦筋。十二生肖輪番,認金戈鐵碼難上難。買牛偏是馬,寫雙出單,少有中者,長吁短嘆,多數落空,錢去無還,到頭幾個能勝算?只落得:誤了正經事,和尚下山。”不必苛求是否完全符合嚴格的詞牌韻律,但對買碼者的刻畫與規勸確實形象生動、入木三分。日記中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及對個人心理活動的描摹比比皆是。或許,正是因為老人直抒胸臆,我們才能真切地看到一位農民60 年的心路歷程,看到一位農民 60 年堅守的家國情懷,看到中華大地 60年的巨大變遷。

老人告訴我,如今寫日記已成為他每天的日常,吃完晚飯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天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有時當天寫,有時第二天補記。60年來從未間斷,從未放棄,今后也將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臨別時,他特意拉著我在屋前合影留念。他指著遠處正在建設的開發區和屋后一片即將收割的稻田,興奮地對我說:“作為一位農民,今天的日子太好過了!中國農村這幾十年的發展變化真的是太大了!希望我們的國家能一直這樣強盛,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蔣子云)

[責任編輯:鐘超]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