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這是黨中央基于我國經濟運行規律和國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準確把握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進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打通兩者結合的斷點堵點卡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在推動工作中,要堅持系統觀念,準確理解“統籌”的深刻內涵,把握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一致性、問題導向性、相互促進性和協同匹配性。
(一)把握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一致性。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別從需求端和供給端發力,著力點不同但目標方向是一致的,最終都是為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把握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導向性。擴大內需旨在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總需求不足,特別是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和投資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的問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解決我國供給體系對需求升級的動態適配性不夠、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短板弱項的問題。
(三)把握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互促進性。擴大內需既能提振需求,也能消化供給,同時為發揮強大生產能力優勢提供了動力和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了供給,也更好滿足不斷升級的需求,同時又引領創造出新的需求,促進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發揮。
(四)把握好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協同匹配性。供需關系是一對動態平衡關系,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果單兵突進,不注重協同匹配,反而加劇供求失衡。要立足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適應供求關系的動態變化,注重協同發力、銜接匹配。
二、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將不斷釋放,對供給體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組合拳”,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更強勁、更持久的動力。
(一)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持續增強消費能力。促進居民就業創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提高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數量和水平,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保障群眾生活需求。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落實落細低保擴圍增效政策。
積極創新消費場景。穩定擴大實物消費,深入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局部改造和適老化改造,促進家裝家居消費。創新發展服務消費,挖掘農民工市民化、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方面潛在需求,增加有效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商旅文體健多元消費業態融合。大力發展新型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濟,促進電子商務、直播經濟、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規范發展。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大力倡導“國貨國用”,促進品牌消費。
有效改善消費條件。升級城市消費,加快培育多層級消費中心,提升城市商業體系,優化分層分類的城市消費載體。鼓勵利用現有設施轉型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推動便民服務進社區。繁榮農村消費,深入開展綠色產品下鄉活動,組織開展“新春行動”“金秋行動”等集中幫銷助銷活動。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大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
大力優化消費環境。完善促消費政策體系,加快清理制約消費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費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和隱性壁壘。支持符合條件的消費基礎設施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健全消費標準體系,推進消費品和重點服務消費領域標準建設。開展放心消費行動,完善消費糾紛化解機制,切實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二)充分發揮投資擴內需優供給的關鍵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擴大投資機制,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進一步提高政府投資精準有效性,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大對人力資本、消費領域以及無形資產的投資支持力度。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各類政府投資資金,通過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更好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決策機制,協同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有序推廣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標準地改革等投資審批創新經驗。完善投資法規制度和執法機制,加強項目事中事后監管。
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場景為牽引、應用為導向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統建共用。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增強數據感知、傳輸、存儲、運算能力。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交通物流、能源、生態環保、水利、應急、公共服務等深度融合,助力相關行業治理能力提升。優化提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強化共性基礎技術供給。
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高質量的產業投資打通供給側堵點。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信息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推進前沿新材料研發應用,促進重大裝備工程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為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營造公平市場準入環境,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加強民間投資融資保障,優化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降低民營企業融資門檻;發揮投貸聯動機制作用,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共享投資項目信息,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三)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打造標志性產品,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深海空天開發等新賽道,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統一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服務市場、統一的市場監管,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