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大亞灣開發區在深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常住人口從10年前15萬人增長到了近50萬人,人口結構日益復雜、多元文化融合交織、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市黨建和社會治理面臨著管理難度大、治理力量弱、小馬拉大車等挑戰。
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提出“愛上這座城,戀上這個家”的發展理念,探索“近鄰”黨建引領工作模式,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多元共治格局,化解治理難題,提高治理效能,讓陌鄰變友鄰、友鄰變親鄰,推動基層社區和美善治。
一、匯聚“鄰合力”,把組織建在家門口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社區黨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基石和保障。
(一)建強“近鄰”堡壘。一是強化區級統籌。由區黨工委全面領導統籌全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制度制定、資源協調等,統籌推動、形成合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二是強化區域共建。按照“區域統籌、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原則,建立3個街道“大工委”和38個社區“大黨委”,推動233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成為街道、社區兼職委員。三是強化做實小區。成立185個綜合網格黨支部,小區事務有主體落實、資源下沉有主體承接、服務活動有主體開展。
(二)構建“近鄰”社區。一是對社區進行“瘦身”,將原來的10個社區逐步劃分為38個社區,不斷優化社區規模、人口、資源和服務,釋放社區活力。二是對社區進行“健體”。印發《大亞灣開發區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三崗十八級”動態崗位等級管理機制,社區工作隊伍從原來的不足100人增長至354人,本科以上學歷75.5%,持有社工證94人,每個社區還配置了1名兼職法律副主任、1名駐社區民警、1名心理咨詢師,在全區配置了126名專業社工,基層治理力量實現量的飛躍和質的提升。三是對社區進行“增值”。在9個條件成熟的社區成立社區基金,整合撬動社會資金近百萬元,助力扶老助弱、社區文化、老舊小區改造等,用“微基金”推動社區“大治理”。
(三)培優“近鄰”組織。一是建立“友鄰服務隊”。由社區黨組織書記為隊長,社區工作者、綜合網格員為骨干成員,招募居民黨員、聯防隊員、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為隊員,以“睦鄰和事佬”“法律明白人”“文化講師”等身份參與到社區治理事務。二是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加強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建立社區社會組織規范指引,培育12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引領400多個社區社會組織從居民自治組織向治理新力量轉變。三是培育志愿服務力量。成立565個志愿服務組織,在冊志愿者6.1萬人,2023年開展各項志愿服務1700多場,服務時數26萬多小時。
二、激發“鄰治力”,把實事辦進心坎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大亞灣開發區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
(一)實施“近鄰”項目。一是開展社區黨組織“書記項目”示范創建。持續舉辦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大賽,引領社區黨組織打造一批“黨建工作實、服務質量好、治理效率高”的黨建創新項目,開展實施《“近鄰”黨建構建“和美新荷”》《以文促治·與鄰共治》等近200個項目。二是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推動10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近4000名黨員“就近,就親,就便”到社區報到,做好“十個帶頭”,做實“十項行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推動解決困難群體證件辦理、臨時攤販整治規劃、學校道路交通疏導等微實事。三是開展“綠美大亞灣”生態建設攻堅。廣泛動員社區社會組織、居民群眾力量,開展“黨建林”“主題林”活動,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如新荷社區以“百家花共繪近鄰景”為理念,聯動共建單位、物業企業和居民在小區打造了百花園 。
(二)提供“近鄰”服務。一是建立常態服務機制。統籌盤活小區公共用房,建立了“1+3+38+N”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打造“10分鐘黨群服務圈”,將黨群服務和社區治理延伸到居民家門口。二是推動黨群服務融合。統籌相關部門,根據轄區特點和服務人群制定“服務清單”,為居民提供文體康樂、家庭教育、社區養老等基礎性服務。三是做實民生服務。深入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推動社工服務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為殘疾人、低保家庭、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居家配餐、無障礙改造、公益助學、心理輔導等服務。
(三)化解“近鄰”糾紛。一是劃分“和美網格”。按照300-500戶/網格的標準,劃分461綜合網格,全覆蓋、無死角地覆蓋小區、樓棟、街巷,厘清了基層治理的“底板”。二是建立網格包聯制度。按照“一格一員”配備綜合網格員,建立黨員干部包聯網格、走訪群眾制度,做到民情在網格掌握、矛盾在網格化解、問題在網格解決、服務在網格開展。三是創新矛盾化解機制。及時排查各類安全隱患、信訪輿情,通過推進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平安聯創、服務聯辦,形成“信息采集—上報—研判—分流—處置—核查—銷案”的運作閉環,有效解決公共空間、停車位、充電樁、廣場舞擾民、物業糾紛等1.8萬余件網格事件,把問題和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拉近“鄰距離”,把活動開進鄰里間
激發新灣人“熱愛大亞灣、奮斗大亞灣、建功大亞灣”的熱情,持續增強新灣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一)開展“近鄰”活動。以趣緣促進鄰里的交流。常態化舉辦“運動歡樂享·鄰里情意濃”社區運動會近百場,創辦各類鄰里節、社團文化節等,培育發展廣場舞、武術、書法、羽毛球等各類興趣組織2000多個,推動形成與鄰為伴、與鄰為善的社區氛圍。
(二)倡導“近鄰”互助。打造有溫度的社區,組建“鄰里幫幫團”“友鄰服務隊”等“睦鄰”組織,開展午餐陪伴、為愛點菜、樂鄰學堂、睦鄰集市等項目,推動鄰里間好物分享、接送孩子、照顧寵物、情感交流等,引領睦鄰新風尚、構建鄰里一家親。
(三)營造“近鄰”文化。培育和弘揚“說話和氣、待人和善、鄰里和睦、團隊和衷、買賣和諧、矛盾和解”的六和氛圍,打造“衛生潔美、環境優美、身體健美、德行善美、奮斗俊美、文化尚美”的六美風尚,營造“戀上這座城,愛上這個家”的近鄰文化。如“和美家風”行動獲評廣東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規范化建設十大試點項目,2023年涌現了全國“最美家庭”1個,省、市三八紅旗手等36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工人先鋒號”、惠州市“鵝城工匠”等一批先進典型。
實踐證明,“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讓大亞灣開發區在城市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社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連續11年獲評“惠州市平安建設優秀縣(區)”,獲評廣東基層黨建“全省精品案例”,入圍“全國社區黨建創新案例”……“社區兩委更精干了、社區基礎設施更完善了、社區活動更豐富了、鄰里關系更和諧了”,廣大黨員和居民群眾對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的滿意度、參與度日益提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
(作者:廖苑,廣東省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黨建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