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行系統部署安排,為新時代新征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改革開放以來,國資國企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先后進行了“放權讓利”、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等內容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極大提高了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使國有企業逐漸成為獨立的經營主體,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實現有機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明確回答了為什么要發展國有經濟、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什么樣的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如何發展國有經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我國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布局結構不斷優化調整,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有力破除。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86.6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潤與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從2012年的71.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17.1萬億元,利潤總額從2012年的2.0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4.5萬億元,規模實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國有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同時要看到,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相比,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內生動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一些企業還存在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價值創造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
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是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必須堅持的一條根本原則。
“兩個毫不動搖”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作出重要論述和部署,強調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合法權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想把公有制經濟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經濟否定掉的觀點,都是不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國改革發展要求的,都是錯誤的。公有制經濟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財富,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不僅要著眼于國有經濟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還要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進而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通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造良好體制環境。要健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體制機制,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互利合作搭建平臺、創造良好條件。要通過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使國有企業積極主動帶動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協同創新,圍繞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打造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多層次、多要素、多鏈條的全方位合作體系。近年來,相關部門在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扎實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在資本、產業鏈、供應鏈、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了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專門對國資國企改革進行系統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提供了行動指南。
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這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內在要求,也是進一步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統籌國有經濟重大生產力布局、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徑。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有力推動國有資本的“三個集中”,即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同時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布局。一方面要統籌推進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深入實施產業煥新和未來產業啟航“兩個行動”,健全新興產業培育機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也是增強國有經濟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聚焦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發力,大力推進功能性改革,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鮮明取向。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是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價值,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方向。分層分類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使國有經濟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引導、安全支撐等作用,更好服務國家與區域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和保障國計民生的重要舉措,是發揮國資國企支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國有企業相對于其同行業企業的效率、盈利能力、創新能力、品牌競爭力、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組織競爭力等獨特優勢,是國有企業素質和能力的體現。通過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使更多國有企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引領示范作用。
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這是強化國有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創新功能、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無論是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還是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都需要提高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為此,要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一是強化高質量的科技供給。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強化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戰略價值高、應用前景廣、自身有優勢的領域全力攻堅,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和源頭底層技術。二是建設高能級的研發平臺。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新建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共建區域創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深化同上中下游各類企業科技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三是推進高效率的產業融合。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主動開放市場和應用場景,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推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演變成產品、從產品延伸為產業。四是要持續營造優質的創新生態。健全支持原始創新的出資人政策,完善研發投入效益加回機制,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建立健全靈活多樣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以及合規免責容錯機制。
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這是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使國有企業更好支撐我國產業發展,落實國有企業產業引領功能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有三點:一是著力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布局、整合運作和進退流轉的專業化平臺,要有效發揮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功能和運營公司資本運作功能,促進存量資產盤活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作為“三個資本”的重要供給方,通過資金賦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好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二是著力當好要素對接平臺。實現產業要素高效對接是“兩類公司”服務產業發展,加速產業孵化的關鍵手段。如《決定》提出“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提升要素對接能力提供指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應按照技術經理人的要求,優化企業內部人才隊伍的培養和管理體系,提升具有技術經理人相關素質人才的比重,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發揮要素對接平臺作用提供人才支持。三是著力賦能被投企業高質量發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被投企業的賦能主要發生在投后管理和投后服務上。投后管理重點提升企業經營發展規范性,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投后服務重點實現資源鏈接,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這是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提高國有企業治理能力、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的必然要求,是使國有企業更好承擔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為此,要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根據企業不同功能作用,設置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考核指標,探索實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建立科學客觀、可量化的國有企業功能價值評價體系,對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情況進行定期評價。
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這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舉措。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重點行業上中下游各環節呈現出不同的經濟特性和發展規律,行業中游的網絡型基礎設施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特性,需要集中建設運營才能更好發揮效益,具有自然壟斷屬性,屬自然壟斷環節;行業上下游生產、銷售、運輸服務、設備制造等環節可以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屬競爭性環節。要依據競爭條件采取拆分、重組等不同方式,剝離競爭性環節業務,引入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公平競爭。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對下游行業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競爭力將產生積極作用。
(作者: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