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部分明確提出,“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三個更加注重”既是對全面深化改革實踐經驗的充分肯定和科學總結,又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改革方法論創新成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方法論指導。新征程上,只有更加自覺地把改革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人民立場,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系統集成
系統觀念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萬事萬物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整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系統,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v觀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每一領域的改革措施都指向制度、體制、機制的一體化推進和協同化發展,強調要發揮各項措施的聯動效應,將國家治理體系中原本相互獨立的各個系統合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宏觀層面上,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緊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總目標,用好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的方法論,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在中觀層面上,統籌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各項改革的良性互動;在微觀層面上,健全完善與制度體制相適應的各項具體機制,勇于突破部門壁壘和利益藩籬,形成良好的溝通協同機制,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現象,從而保證改革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增強改革總體效能。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更加注重突出重點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揭示出,復雜事物內部同時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摸著石頭過河”方法論的指引下,由農村到城市、由農業到工業、由計劃到市場、由沿海到內地,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過渡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現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和爬坡期,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任務之全、內容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面梳理并攻克各方面、各環節存在的體制機制弊端,但“全”并不意味著沒有重點、平均用力,而意味著要綜合考量時間緊迫程度、條件具備情況、內容重要程度等因素,緊緊抓住根本性問題,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做到有的放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大問題,著眼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一是從改革背景來看,《決定》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三個面對”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擘畫了發展藍圖,指明了目標方向。二是從改革主題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通過改革集聚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力量,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三是從改革內容來看,一方面,要把“七個聚焦”作為主要著力點,《決定》中所提出的“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分別指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本質要求、重要組成、重大任務、必由之路、重要基礎、根本保證,是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具體展開和重點設計,是“改什么”“如何改”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是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個聚焦”之首,其核心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人民立場,更加注重改革實效
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試金石”。我們黨領導人民干事創業,歷來主張“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強調要在“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根本價值取向,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站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發展戰略高度,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改革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改革發展任務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必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堅持人民立場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現實的,必須將其貫穿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各過程、各環節之中,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按部就班、穩扎穩打地推進各項改革目標,匯聚起將改革不斷推向前進的磅礴偉力。另一方面,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實績實效,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真正解決現實問題,把認識過程中的問題導向轉化為實踐過程中的效果導向。而是否真正解決了現實問題,則需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價。人民群眾滿意度既是對改革成效的客觀反映,又將進一步推動改革走深走實,只有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隨時回答和解決實踐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真正取得改革實效,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作者:葉本乾,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汪思潔,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強國使命任務的邏輯理路研究”(SC22ZDYC2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