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今年以來,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馀鎮劉家堡村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特色區位優勢,以農村品質提升為基礎,以鄉村產業發展為支撐,融合“農文旅”要素,推動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小鄉村”迸發出“大活力”。
做優農村品質 夯實鄉村文旅基礎
劉家堡村常住人口134戶313人,村莊總面積1617畝,看似小村,但管理難度不容忽視。劉家堡村黨支部從農村人居環境著手改變鄉村,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在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后,創新性地將衛生清理設立為一項固定的“規定動作”。參與者從起初的“三三兩兩”到后來的“成群結隊”,黨員干部與群眾代表紛紛主動投身到人居衛生環境整治的熱潮中。在他們的示范引領下,村民們的觀念悄然發生轉變,共同繪就了一幅生動的環境整治畫卷,讓劉家堡村的環境面貌實現了“蝶變”,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劉家堡村按照“拆危、改舊、建新”的思路,積極引導農戶摒棄傳統固化觀念,成功拆除違建舊宅25戶,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升級工程,配套建設道路、照明設施、停車場,綠化,上下水工程改造、立面改造等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在全村安裝LED路燈60盞,綠化栽植苗木700余株,對舊村委進行了村級活動場所硬化改造約1200平方米,為后續農文旅融合奠定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打響文化品牌 推動鄉村文旅融合
走進劉家堡村,灰墻白瓦,亭臺水榭,滿目蒼翠,萬物豐茂,唐詩宋詞隨處可見,王維塑像靜立其中。劉家堡村巧妙地將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自然之美與唐代杰出詩人王維的人文精髓相融合,推行“支部+企業+農戶”三鏈合作共建模式,引進水墨詩詞文化創意公司,共同打造生態和文化相輝映、歷史與現代相交織的王維水墨小鎮,其中包括王維美術館、河汾文中子書院、輞川別業鄉村酒店及三賢館等文化地標,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文化內涵,也提升了其旅游吸引力。劉家堡村有效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挖掘村集體經濟的“火車頭”作用,帶動村民的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等“節節車廂”有效流轉,逐步搭建起鄉村產業帶頭長效機制。通過舉辦“賞年畫·過大年”“兔年說兔”“魯晉共好”等一系列美術藝術展覽,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游覽參觀,劉家堡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墨藝術村”。
提升示范品位 增添鄉村文旅成色
讓“美麗建筑”變成“美麗經濟”是新的時代命題。昌源河沿線村莊“抱團”發展,推出“文脈歷史顯傳承,昌源河畔繪丹青”主題研學路線,創辦青少年科學教育基地,打造集娛樂游玩、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綜合性研學基地。同時積極與農戶溝通協調,利用農戶閑置房屋開發鄉村酒店、農家樂飯店、文杏露營基地,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農戶從租賃到運營再到維護收入“三連升”。特別是通過打造王維原創文化IP人元素,充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游客提供了一場沉浸式的“王維宇宙”體驗之旅,此舉成功入選2024山西文旅數字化應用創新案例。
吸引來“人氣”,旅游和農業融合讓鄉村發展“更上一層樓”。昭馀鎮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將轄區特色農產品融入鄉村旅游,秦村沙地紅薯、西六支農業合作社精品水果、高村葵花籽等一系列昭馀本土農作物廣受游客好評。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帶來了改變,也富足了農民的“口袋”,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祁縣昭馀鎮人民政府 王恩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