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我們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強勁動力,逐步完善制度,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意義重大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是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進步趨勢。近年來,在科技進步加速迭代、產業變革洶涌澎湃背景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滲透領域之寬、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和變革人類認知的關鍵力量。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命脈所在和檢驗科技進步效果的試金石。大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不是簡單地將現代數字技術應用到實體經濟,而是要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任務要求融合在一起、同頻共進。數字經濟,尤其是在數智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下,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和網聯密致性,可以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幫助各類主體調適行為方式,優化組織模式和關聯結構,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測算,2023年數字經濟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約為60%。美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對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如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美國數字經濟對第一和第二產業的滲透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對第三產業的滲透率更是超過60%。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而且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滲透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數字經濟總規模約為56.1萬億元,GDP占比上升至44%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0%左右。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識數字經濟對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和勞動創新主體地位的復歸躍升,可以極大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和發展,促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提供重要支撐。
深刻理解健全制度對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數字化和智能化有機融合的數智技術,是科技進步創新和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標志,為數字經濟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為產業變革賦予了新動能,也使人類的認知觀念、思維方法、技術應用和自組織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們要深刻理解以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來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可行途徑。
從科技創新進步和人類文明進化兩個維度,理解當今的數智化時代特征。數字化精細刻畫和轉化資源配置要素流通,人類生產生活和認知行為活動過程中的多模態數據獲取,人工智能(AI)技術又在信息處理自動化和機器推理等方面,極大地增強人類的精神活動和智慧創造。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具有全面深入精準等特點,由于人工智能的加持,在各個關鍵環節都會有更豐足的獲取方式和處理手段,因而有必要夯實制度基礎,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科技與人文深度融合的方式途徑、產業轉型升級與人民共同參與等方面,使制度發揮更加積極重要的作用。
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宏觀精準調控與微觀主體關切協調一致,激發內生動力與改善外部條件相結合。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生態,在其過程中準確把握和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的關系,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等行動,釋放數智技術放大、疊加、倍增及調適作用來加快產業數字化,引領產業實現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和全生態圈的轉型升級,形成人本主導、科創驅動的,多領域、跨時空、虛實交融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市場服務以及相應的學理研究等全景式顛覆式的變革創新。拓展經濟社會運行與數智化契合的多視角開辟路徑、多元化解決方案和多場景應用實踐,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進步互激同頻、協調共進的價值增長,促進人及社會的全面發展。
增強制度建設整體效應
堅持系統觀念和全局統籌,加強前瞻性思考,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方法,也是制度建設中要掌握運用好的基礎性方法論。強化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分清輕重緩急,注重系統集成,在總體戰略部署中注重各領域、各行業的各項制度相互之間的內在關聯及體系架構建設,進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的關聯性。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發揮制度建設整體協調的積極效應。在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基礎上,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構建超越時空局限的數字空間,在精深學術研究的支撐下謀劃數字經濟發展及數實深度融合制度建設的總體部署。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模擬生成和無限逼近真實場景的技術,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目的實現。發揮制度建設的整體優勢效應,在各種應用實場景中激發生產者、消費者、勞動者、投資人、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以及輔助人員等各類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促使他們同向發力,凝心聚力,形成合力。
作者:王國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