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低空經濟,是近來備受關注的熱詞。作為一種新興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主要以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飛行活動為核心,依托先進的航空、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以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為載體,引領交通、物流、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等多領域、多產業的變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當前我國低空經濟創新開拓出了哪些新場景、新業態?在這條“百舸爭流”的新賽道上,還存在哪些短板?又該如何培育壯大這片“藍海”?光明日報記者會同相關領域專家,深入產業一線,就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狀況開展專題調研。
在交通擁堵的高峰時段,無人機將醫療物資精準投放至急救現場,挽救生命;在廣闊的天地間,無人駕駛的垂直起降飛行器有序、安全地搭載乘客們縱覽山海美景;在森林公園徒步中,載著美味外賣的無人機從天而降撫慰饑腸轆轆的游客……科幻小說中描繪的未來智慧生活場景,伴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逐步變為現實。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29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納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規劃。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33.8%;2023年中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產業規模達9.8億元,同比增長77.3%;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無人機近60.8萬架,持有現行有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無人機企業總數超1.4萬家。
應用場景“百花齊放”,為多領域注入新動能
作為聯結地—空“最后一公里”的新經濟業態,低空經濟打破了傳統生產活動在地面或高空的局限性,將人類經濟活動擴展到低空領域。伴隨政策和產業的驅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正加速落地。
低空+植保:智慧翱翔譜寫農業新篇
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建三江紅衛農場廣袤無垠的稻田里,一架無人機裝載著30公斤農藥,正有條不紊地噴灑著。“45畝地,4到5分鐘就撒完,老快了!”村民錄東紅興奮地告訴調研組,“換以前,要10個人忙活一整天,真是科技解放雙手哩!”
“低空經濟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廣、限制條件少,讓農民降本、增效、增收,一舉三得!”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告訴記者。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天橋鎮龍鳳村的一處山腳下,巨大的農業運輸型無人機緩緩飛向半山腰,僅15分鐘后就帶著100公斤橙子滿載而歸。“山上的果子熟了,靠人背100公斤要200塊錢,用無人機運下來,一趟才20塊錢。”村民潘俊算起了經濟賬。
“農業無人機能對種植地塊進行航測、出苗識別、病蟲害監測,還已拓展到授粉、果樹防凍防曬等應用,讓農業越來越智慧。”深圳市鼎峰無限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興揚說,在新疆庫爾勒地區,無人機香梨授粉已經非常普遍,一臺無人機一天的作業面積可以達到300~400畝,有效解決了傳統人工授粉成本高、天氣差、招工難等問題。
中國農用無人機技術領先,也在全球市場受到青睞,大量出口到美國、日本等國家。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中國無人機出口金額達到16.64億美元。
低空+文旅:美景躍升打造新增長點
今年5月初,法國巴黎塞納河上,800架無人機揮舞著旋翼,掛載著冷煙花從地面升騰而起。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在贊嘆不已中紛紛舉起手機記錄,想要定格這無比浪漫的美好畫面……這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中法團隊聯合打造的奧運“預熱”藝術秀。
如今,盛大活動、節慶,以及眾多知名景區,都少不了無人機編隊這一新興的藝術表現形式。此外,伴隨著技術創新,無人機編隊與文化藝術、影視制作、游戲動漫等領域的跨界合作,正在創作更具故事性、互動性的表演。
“我國低空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這對從事無人機生產和服務的人員來說是巨大的鼓勵。”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建民說,近年來公司已在全球300多個城市呈現過數千場無人機編隊表演,“展望這片萬億級藍海市場,潛力無限”。
另一方面,低空經濟正在通過空中觀光游覽、特色文旅場景和景區管理與服務等多種方式,推動文旅產業創新和升級。今年2月,深圳市成功實施了全國首條eVTOL跨城跨灣航線,從深圳蛇口港到珠海九洲港的跨海飛越僅需20分鐘;坐擁山海美景的深圳市鹽田區,正計劃建立以景區觀光為核心的低空特色應用場景。未來打空中“飛的”遨游山河的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低空+應急:急難險重中及時施以援手
今年4月,受極端天氣影響,華南地區暴雨水患頻發,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馳援清遠市。“接近現場后,無人機發揮高空航拍、三維建模優勢,通信人員起飛航拍了100多次,快速制作出現場全景圖、災情前后對比圖等關鍵資料,為迅速、科學、精準、安全實施救援提供了依據。最快的一次僅半小時就找到了受困人員并安排撤離。”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副隊長吳才貴向調研組回憶起當時爭分奪秒的情形。此外,無人機在救援行動中還發揮了物資運輸、通信中繼、次生災害預警等作用。
百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消防滅火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如今無人機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正在協助破題。
“無人機掛載滅火水帶的高度能達到200米,還可以直接掛載30千克的泡沫滅火劑直接從空中進行滅火。”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王帥表示,利用消防救援隊與救援站的樓頂空間部署無人機智能機場,深圳消防打造“三分鐘災情偵察圈”和“空地一體”消防監管新模式,無人機體系成為救援力量的“千里眼”“順風耳”,全面提升城市消防監管治理能力。
低空+物流:速遞“上天”助力產業騰飛
“來逛景區,沒想到外賣竟能‘從天而降’。”今年端午節,市民陳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深圳灣公園游玩,想起了無人機外賣的新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了單,沒想到僅用12分鐘,餐食就送到了臨近的外賣柜中。“不用再到公園大門口等外賣,真的太方便了!”陳女士由衷贊嘆。
“從2021年運行至今,我們的配送量已接近30萬單,無人機外賣可作為運力不足區域,或者人力難以送達地點的運力補充。”美團無人機公共事務高級經理周海峰告訴調研組,如今,在深圳市多個商圈、景區、市政公園、大學城都開設了無人機配送航線。
憑借其方便高效、節約人力成本及減少安全隱患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低空物流場景正落地開花。今年1月,在深圳市羅湖區,一條定制化的新航線專門在空中運送“黃金珠寶”。12.6公里的航線距離,僅需12分鐘即可抵達,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安全系數,并降低了運輸成本。
據統計,截至2024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計開通無人機航線超過205條,建設無人機起降點126個,2023年至今,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超86.5萬架次。如今在深圳,無人機正載著外賣、藥品、珠寶、零配件,繁忙地穿梭在城市上空,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和效益。
低空+巡檢:空中之眼精準守護一磚一瓦
7月6日,高達600米的深圳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玻璃幕墻15米外的空中,一架搭載了智能飛控系統的無人機正在自動橫移飛行捕獲數據,為這座超級摩天大樓進行全方位的“健康體檢”,累計8小時即可完成,并由AI自動生成“體檢報告”。
“傳統巡檢摩天大樓是由‘蜘蛛人’使用吊船或吊繩在高空作業,難度大、風險高,現在無人機結合智能網聯、航線規劃和自主感知避障等多項技術,自動化巡檢城市建筑,可以為賦能智慧城市發展發揮更大價值。”本次“體檢”服務的提供方——獅尾智能創始人兼CEO施維說,“深圳超過300米的高樓有二十余座,超過200米的有二百余座,運用無人機進行高樓巡檢的市場空間巨大。”
如今,在城市管理領域,低空經濟的應用商業模式已基本跑通。無人機在城市安防、基礎設施巡檢等多個場景中的應用,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河網密織的浙江省紹興市,當地通過網格化部署無人機自動機場,高效監管覆蓋36條河流,實現城市河湖動態監管、污染物精準識別;在四川省西昌市,固定翼無人機被運用于無人區段超高壓輸電線路通道的巡檢中,每小時可巡視30公里,極大提升了巡檢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政策、產業“雙驅動”,壯大發展全鏈條
《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深圳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其次為廣州和北京。深圳的低空經濟發明專利申請公開量從2014年的852件增長至2023年的14134件,增長近16倍,顯示出強勁的創新能力。
“發展低空經濟,要牢記市場是根本、空域是關鍵、政策是保障、技術是支撐、安全是底線。”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敖萬忠說。觀察“深圳探索”,政策引領和產業資源的“雙驅動”正是打開低空經濟發展之路的密碼。
2023年12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工信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2月1日,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在深圳實施,從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目前,在寶安、龍崗、坪山等區,已經建成無人機測試場等一大批配套基礎設施,為微、輕、小、中、大各類無人機提供全方位的融合飛行測試條件,全方位助力無人機產品快速通過專業化檢測、檢驗與認證流程。
同時,深圳市正在積極建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并積極爭取國家各部委支持深圳加快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在低空空域管理、飛行規則標準和適航審定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探索更多經驗。近日,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在全國率先發布了低空智能融合系統,搭建了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操作系統和管理平臺這關鍵的“四張網”,彌補了國內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平臺這一空白。
而在產業層面,深圳市從吸引培育鏈上企業、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關鍵技術研發、擴大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配套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綜合施策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深圳低空經濟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例如,深圳市龍崗區開放大運中心體育場上空,推動無人機編隊在各個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展演,打造低空+文旅新地標。
在技術創新層面,深圳市積極吸引高校、科研機構落地協同創新,把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成低空產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中心、高端人才集聚發展高地。7月12日,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深圳-南航低空智聯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并吸引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相關單位參與共建。
目前,深圳市已具備較好的低空經濟產業基礎,已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試飛、運維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無人機企業已達到1730余家,年產值96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此外,芯片、電子、新材料等產業勃發,也為低空制造產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技術規則待完善,協同支持需加強
數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低空經濟產業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天然的數字化特征,目前各地政府在低空數字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特別是在無人機低空飛行的精準管理上,尚缺乏高效智能的運營平臺和前沿的管控技術。調研發現,無人機物流運輸、編隊表演、建筑運維等方面的應用,都以企業向相關部門報備后以自我管理為主,雖然有相關法律約束,但缺乏第三方數字化平臺動態化、全過程的管理手段。此外,公安、消防、應急、數政等各板塊所布局的低空基礎設施仍未打通,存在“數據壁壘”,不利于低空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謀劃協調發展,也容易造成重復建設、資源錯配等問題。
新型體制機制有待突破。當前,低空經濟領域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尚未完善,監管存在“真空地帶”。技術標準與機制規范未統一,難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例如一些地方現行的空域管理機制協同不到位,限制了應用場景的拓展和商用落地,或是審批報備涉及的部門多,程序復雜,流程漫長,無法適應無人機、飛行汽車、低空飛行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
資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強。調研發現,盡管我國在無人機制造方面具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優勢,但缺乏具備生態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和產業組織,導致產業鏈中的企業更多地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低空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的研發能力存在短板,整體發展勢能不足。深圳市某科技企業負責人反饋,無人機龍頭企業產線幾乎需要覆蓋從材料、零部件到開模的各個研發、生產環節,從供應鏈角度來講,不僅導致成本較高,也無法帶動產業鏈條上企業的發展,不利于未來良好產業生態的形成。同時,由于低空經濟這一新興產業仍處于“創業”階段,技術研發周期長,現行的金融手段和風投市場難以滿足長期的資金缺口和發展需要。
相關人才培養有待強化。低空經濟涉及教育、培訓、倉儲、物流、維修、零部件配套、金融、保稅等多領域,特別是對專業的低空飛行人員和服務人員需求較大。在教育培訓方面,僅無人機駕駛員和操作手就缺口幾百萬人。例如深圳市另一科技企業負責人表示,其植保無人機在貴州、湖南、黑龍江等地應用的實際過程中,同時掌握農林技術和無人機操作技術的人才較為缺乏,農忙時節“飛手”供不應求,用戶往往需要排期等待,而市場的人才需求沒有與職業院校的專業改革密切聯動。在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僅在廣州和肇慶有兩所航空專業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職業院校中相關專業和市場中的培訓機構并不多,人才培養能力明顯不足。
智鏈云端齊發力,啟航天空新未來
強化低空經濟數字化轉型支撐。在空域規劃方面,可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為多元化的無人機應用場景提供空間保障;在智慧基建方面,需要政府、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完善機場、通信基站、檢測中心、實驗基地等,建設好數字化基礎設施底座;在應用場景方面,可建立“低空智聯網”,融合發展5G、人工智能、大數據、天基互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以陸、海、天、網“一張圖”管理基礎設施、載具載荷等低空經濟組成要素,以典型場景應用帶動“路空一體”產業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從而全面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能。
完善低空經濟建設的制度規劃。瞄準具有先行示范場景和具備率先突破條件的低空經濟關鍵領域,聯動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等條件合適的區域建立低空智慧交通試點,加快產業、研究平臺落地,完善低空交通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法律體系等,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探明方向。同時參與國際低空經濟標準的制定,提升國際話語權。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應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加大對無人機、eVTOL、衛星導航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政策,如產業引導基金,聯合頭部企業與社會投資機構撬動社會資金與資源參與建設。持續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通過試點項目、示范應用等方式,提高公眾對低空經濟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招才培智加大人才儲備。人才是創新的第一動力,建議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智力和技術支持。同時,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含培訓機構)的發展,逐步解決制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機師、物流、倉儲、維修、維護等技術人才不足的問題。
(作者: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調研組成員: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教授毛軍吉,記者黨文婷、嚴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