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體現。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又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前,新質生產力的涌現,不僅在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經濟結構等多方面帶來了深刻變革,更成為了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引擎,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質生產力助推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我國傳統產業體量龐大,深刻關乎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民生剛需問題,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傳統產業面臨著全球市場競爭,資源利用效率低,高成本、低附加值等關鍵問題,亟需進行轉型升級。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強調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以科技創新重塑生產力基本要素,突出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驅動作用。產業作為生產力活躍的主陣地,集中展現了其變革的形式。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新的科技創新不斷涌現,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通過統籌生產力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實現高效協同匹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推動傳統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智能化轉型,從單一到多元的協調發展。同時,基于傳統產業與云計算的技術整合,能夠敏銳感知市場動向,高效分析市場行為,快速響應市場供需變化,使生產過程的全鏈智能化監控與管理成為了可能,實現基于用戶的個性化定制,為改進傳統商品產銷模式向智能化、柔性化發展提供路徑。
新質生產力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新興產業以其在科技、經濟等領域表現出的創新性、高增長性、高附加值等特點,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日益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前,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是促使國民經濟和企業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的根本途徑,其密切關乎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整體布局。新質生產力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也是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之一。首先,新質生產力為新興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新興產業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誕生并應用。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新興產業提供了更高科技含量的生產力要素,通過不斷更新其協作模式和組織架構,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推動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其次,新質生產力創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為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機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生物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行業的發展。這些創新產品和服務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重新定義了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了創新創業,助推新興產業的壯大。再次,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推動了新興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在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涌現下,原有的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興產業也在不斷迭代升級中不斷壯大,從而推動整個經濟體系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轉變。
新質生產力助推未來產業布局建設。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未來產業將由前沿技術驅動,其當前正處于萌芽階段或初期產業化階段,是具有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未來產業的發展,是引領科技進步、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生產力的重要戰略選擇。在未來產業布局中,新質生產力將以強勁發展動力,引領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前沿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需求的現實生產力融合轉化,形成經濟發展新模式,創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為我國在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部署前瞻性新賽道。此外,我們也應注意到,未來產業也向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時代要求,人類未來發展的更高需求和潛在隱患撬動著高質量生產力的加速進步,提供高可靠性、多應用場景、高可持續性的創新型標志產品成為了建設未來產業,突破技術攻關的焦點所在。
作者:獨雅寧、高小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海外傳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