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研學游市場熱度不減。飛豬平臺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研學游相關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超60%;大眾點評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北京研學一日游、研學夏令營等相關旅游產品搜索量同比分別增長180%和177%。研學游火熱的同時,一些重游輕學、價格虛高的現象時有發生。問題如何破解?怎樣才能讓研學游實現優質發展?
市場規模大
據企查查數據,國內現存研學相關企業3.48萬家。艾媒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研學游行業市場規模達1469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000億元。
近兩年,不少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等紛紛推出研學游項目。同程旅行酒旅事業群主題游負責人鄭坤明表示,今年旅游市場研學游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價格逐漸回歸理性,眾多旅行社紛紛加入研學游市場的競爭。在研學游產品中,名校參訪、博物館游覽和科普教育等主題深受歡迎。在目的地選擇上,北京依舊是最受歡迎的研學目的地,緊隨其后的是上海、貴州、內蒙古、寧夏和云南。新疆研學游市場在今年暑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作為集研究學習與旅行體驗于一身的校外活動,研學游深受廣大家長和學生歡迎。記者在走訪國家自然博物館、北京天壇公園等景點時,不時會遇到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
來自遼寧錦州的張冰告訴記者,今年暑假,她兒子參加了一個國際科學節的研學游,4天時間里,參觀多國主題科學展覽、百變科學表演秀等,還有不少互動活動。孩子表示學到很多知識,以后還想參加研學游。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時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吳若山認為,研學游以“研”為核心驅動力,“學”為明確目標,“游”為實踐載體,作為學校課堂教育的自然延伸,不僅滿足了親子出游的多樣化需求,更深度融入教育元素,使得旅游體驗更加豐富多元。
隨著研學游市場擴大,公益性質的研學游活動也越來越多。據悉,7月20日至8月31日,北京市屬公園準備了豐富的暑期科普游園活動和公園科普夏令營,利用科普館、科普小屋等科普場所,邀請園內相關專家及資深科普老師,策劃適合青少年的特色科普營日和科普體驗活動。除了北京,其他地方也組織了不少公益性研學旅游活動。如安徽省文旅廳聯合全省16市推出暑期研學旅游優惠政策和公益活動,江蘇省文旅廳推出10條文博場館研學游精品線路等,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不是“旅游+”
作為旅游與教育融合產生的新業態,研學游具有較強的綜合帶動作用,不僅能夠輻射推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工業旅游等旅游新業態發展,還能夠帶動戶外服裝、科教用品、旅行保險等行業生產銷售,進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研學游發展,有利于打破單一的景區景點旅游模式,在全域優化配置資源,有效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前,各類研學游產品種類眾多,有“歷史文化+研學”“紅色旅游+研學”“文博場館+研學”“體育+研學”“科普+研學”等。鄭坤明介紹,隨著產品種類增加和預訂平臺多樣化,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消費行為也更加理性。比如,家長們在選擇研學產品時,更多考慮平臺的規模和信譽。除了關注產品安全性,家長們還非常關注產品內容的深度、研學形式的多樣性等。
山西東方絲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研學負責人張冬冬表示,在研學游產品選擇上,家長們不僅關注研學主題是否有深度內涵,還關注項目是走馬觀花還是深度互動,是長途奔波還是有張有弛。同時,對于研學導師在教育、導服、心理和陪伴方面的專業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期,北京市根據12345市民熱線投訴和網上反映,指出當前未成年研學團隊游市場主要存在主辦方和承辦方錯位、虛假宣傳、貨不對板、價格虛高、安全管理不力、研學課程標準缺失6方面問題。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也有“研學游”“低價游”欺騙誘導暗藏陷阱引發的相關投訴上榜。
多位受訪專家向記者表示,研學游本質上是“研+游”,其中,研學是指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游只是一種形式和載體,但目前很多研學游本末倒置,由“到此一學”變成“到此一游”。
張冬冬認為,現在一些親子研學產品打著“定制”名頭,實際卻是旅游。很多是導游帶領家長和孩子游覽景區、逛博物館。這些研學淡化了教育性和實踐性,嚴格意義上講,只是觀光游,并不能算研學游。如果研學游教育屬性降低,和普通觀光旅游相比,就會讓人感覺價格虛高。這些研學產品影響了消費者對研學的認知、認可。
規范是關鍵
社會各界對研學游的要求不斷提高,但一些產品和服務顯然還沒有跟上,吐槽的聲音也不少。不少從業者認為,盡管當下研學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家長們對于高質量、有意義的優質研學游,依然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期待,市場潛力巨大,亟待治理行業亂象,推動研學市場健康發展。
針對現在經營主體魚龍混雜、研學游名不副實等問題,張冬冬表示,主營研學游的企業和機構可以考慮對研學游組織者、帶隊者開展定期、專業的素質水平培訓,加大研學產業從業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強化人才專業性。同時加大與專業機構合作,讓各行業專家加入,參與研學課程設計。
吳若山指出,消費者在選擇研學產品時,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他們希望研學游機構能夠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孩子在旅行過程中的安全。此外,產品的教育性、性價比和個性化需求等問題也是重點考慮的因素。
吳若山建議,一是加強監管和準入制。教育、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應加強對研學游市場的監管力度,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提高研學游機構的專業性和規范性。二是推進課程化建設。研學游機構應根據研學目標和學生的年齡、興趣等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計劃、目標和標準。通過課程化建設,確保研學游活動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和實際效果。三是注重體驗和互動內容的打造。研學游應注重學生的體驗和互動。通過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和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四是加強合作與資源共享。研學游機構可加強與博物館、科技館、高校等單位的合作力度,通過深度合作和資源共享,共同開發具有創新性和教育價值的研學產品。五是促進建立第三方評價考核制度。目前,我國研學游行業缺乏客觀、有效、明確的課程評價機制,質量高低難以評定,需要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