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井岡山接受紅色洗禮,在沙縣尋訪“國民小吃”技藝,赴新疆推廣普通話……暑假臨近尾聲,三明學院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累累。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鄉村、走近群眾,用實際行動體悟國家發展、詮釋責任擔當。
紅色研學,汲取奮進力量向未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明院學子深知其意。
“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作為福建省首支參與2024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隊伍,三明學院“八一薪火”實踐隊邊聽、邊看、邊感悟,深入學習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感悟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
三明學院“八一薪火”實踐隊在井岡山革命紀念廣場重溫入黨誓詞
從革命戰爭年代紅色娘子軍的“剪掉發髻、投身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金溪女將的“闖灘斗險、搏風擊浪”,到改革開放時期沙縣小吃娘子軍的“走南闖北、發展經濟”,再到新時代三明婦女的“巾幗建功、攜手共進”……在三明市寧化縣、建寧縣、沙縣區、三元區等地,三明學院“紅妝映征途”實踐隊積極探尋巾幗紅色資源。
馬克思主義學院宣講團也積極創新宣講方式,用“家常話”、情景體驗、“動手畫”等,將延安精神、蘇區精神傳遞給青少年;體育與康養學院冠軍宣講團則通過“三送三學”把西柏坡精神宣講課堂搬到基層一線,讓紅色基因在年輕一代中生根發芽。
感悟偉力,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共富數字引擎隊”結合社會熱點和專業所學,在中央紅軍最遠的長征出發地——三明寧化,領悟紅色文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精神富足的關鍵力量;在河龍貢米產業園,領略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魅力;在將樂常口村,領會“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等重要論斷的深刻內涵。
三明學院“共富數字引擎隊”參觀河龍貢米產業園區生產線
星火綠途實踐隊走進三明泰寧縣尚書第、紅軍街、嶺下村等地,深入探索紅色文化傳承背景下泰寧縣生態旅游發展的實踐路徑。“興啟點”閩臺鄉建鄉創設計服務團前往三明三元區巖前鎮,利用當地豐富的竹木資源構筑空間模型,將鄉村大地變成“鄉間藝術館”。
與此同時,道路智能巡檢實踐隊沿沙溪河畔對國道G534、G205線部分路段開展了路面損傷情況調研及智能巡檢實踐活動,為山區公路管養智能化轉型、形成可應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行走山河,奏響非遺保護最強音
非遺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明院學子爭做“守藝人”。他們把福建獨特的非遺文化——簪花與擂茶技藝帶到了寧夏吳忠,與寧夏大學的青年學子們開展了一場以“山海青春 星火成炬”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寧大學子親身體驗到傳統簪花的獨特魅力,感受擂茶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健康理念。
他們組建“鏞城拾遺”實踐隊深入三明市將樂縣,對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調研,通過文字記錄、影像拍攝等手段,對非遺傳承人及項目進行數字化保存;結合專業優勢,設計出沖泡型擂茶飲品及系列宣傳品,助力將樂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
他們走進三明市沙縣區,尋訪“國民小吃”技藝,通過調研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了沙縣小吃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他們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探尋泉州海絲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加深對南音藝術等非遺文化的理解。
志愿服務,激蕩文明實踐主旋律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明院學子“傾情”詮釋。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及焉耆縣,“悅普同心”實踐隊圍繞“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文化講解宣傳、入戶講解推廣等方式,將“文化潤疆”落到實處。
三明學院“小海豚”志愿服務隊課堂教學成果展示
2015年成立至今的“小海豚”志愿服務隊堅持在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畬族鄉、大田縣湖美鄉開展支教行動,為山區、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注入鮮活動力。“七彩假期·美育陪伴”實踐隊通過美育陪伴為鄉村兒童帶去知識的光芒和希望的種子。“一路陽光”教育關愛實踐隊、“海絲尋夢”實踐隊等通過支教、調研等方式,用知識和愛心點亮了鄉村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和價值。
在沙溪河畔巡河護河,在街道社區資源廢舊物回收、環保知識宣講,在將樂縣常口村開展“巡河護綠踐兩山,識長守護美河山”主題調研活動……“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實踐隊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三明學院“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實踐隊在沙溪河畔巡河護河
從紅色研學到理論宣講,從鄉村調研到支教服務,從文化傳承到環保行動……這個夏天,明院學子在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中長才干、壯筋骨,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作者:吳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