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并就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和實踐作了全面闡述,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新時代新征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深刻領會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黨員干部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深刻領會黨中央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意圖。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和我國發展實際作出的重大論斷和戰略部署。生產力作為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我國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生產力不斷向更高級、更先進的質態躍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關系全局和長遠的大事,將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物質支撐。第一,從推動質量變革看,新質生產力代表更先進、更優質的生產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不斷獲得新產品和新服務的生產能力,改造提升現有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能力,從而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從推動效率變革看,新質生產力是由新技術、新要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孕育催生。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勞動過程有新投入、勞動結果有新產出,既提高各類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效率,又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回報率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在既定投入下實現更優的經濟效益。第三,從推動動力變革看,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的主導力量和牽引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引領生產主體、生產工具、生產對象和生產方式深刻變革,改變過去依靠增加物質投入提高產出總量的發展路徑,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現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本性變革。
二、準確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演進方向,準確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第一,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引領世界科技前沿、創新創造新型生產工具的創新型人才,以及具備多維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型生產工具的應用型人才。第二,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新質生產力以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工具,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為顯著標志。第三,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新質生產力的勞動對象擴展至深空、深海、深地資源和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以及數據、新材料等人力創造的生產資料。第四,生產力要素間更高水平的協同匹配是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新質生產力使生產要素組合方式更靈活、更多樣,推動各類要素便捷化流動、網絡化共享、系統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三、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黨員干部要不斷深化對新時代先進生產力質態的認識,把握好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特征。第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具有高科技特征。新質生產力是對“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重大論斷的拓展和深化。科技創新深刻重塑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第二,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重要載體,具有高效能特征。產業是生產力變革的具體表現形式。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價值高端、前景廣闊等特點,為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提供了巨大空間。同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會帶來生產力躍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第三,以新供給與新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為落腳點,具有高質量特征。基于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新供給,能夠提供更多高品質、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環保性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和引領新需求,推動實現供需高水平動態平衡和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四、全面貫徹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著力推進發展方式創新,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從發展動能、支撐載體、發展底色、發展動力、要素保障等方面,闡述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黨員干部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這些實踐要求,切實把黨中央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發展動能方面,必須加快科技創新,發揮好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各方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更多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硬科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支撐載體方面,必須加快產業創新,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發展底色方面,必須加快發展方式創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綠色生產力。發展動力方面,必須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探索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素保障方面,必須加快人才工作機制創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貫通、融合發展,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激發勞動者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創造力和能動性。
五、科學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我國地區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和條件差異較大。各地在謀劃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任務時,應尊重生產力發展規律,摸清當地產業底數、優勢和劣勢,繪制符合發展實際的產業圖譜,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絕不能不顧實際條件,盲目跟風“蹭熱度”、隨波逐流“趕時髦”,浪費本地區的發展資源。應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準確認識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本盤”地位,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有序迭代升級,不能將其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
按照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統籌謀劃發展布局,提供科學合理的承載空間。第一,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在科教資源相對豐富和新興產業具有領先優勢的地區,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更好發揮這些地區的科技創新潛力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第二,優化產業創新布局。構建省級—國家級—世界級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在發達地區率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優勢自主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路徑,在未來產業布局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地區,建立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強化內陸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推動制造業在國內有序轉移中加快轉型升級,努力保持我國產業鏈的完備性、先進性。
(執筆人:毛科俊、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