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干部群眾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決定》,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論述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理論內涵,而且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過程,既要追求物質財富的富足富有,也要追求精神世界的豐滿豐盈。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強調人的發展,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多樣的,既包括自然需要,也包括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只有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滿足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實力穩步增強,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如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人民群眾精神富有成為更為突出的任務。為此,人民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如何在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如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如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新時代國人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哪些新趨向?
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哪些新變化和新特點?
如何推動銀發族在物質和精神文化兩方面齊頭并進?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增進國人的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高質量文化供給有何新特征,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機協調,要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支撐力,以精神文明發展增強物質文明建設內在動能,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持續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讓全體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