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
民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系到社會進步和百姓民生,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作用。
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還面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一些領域民營經濟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還不夠強、一些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能力和競爭力有待提高、部分民營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新質生產力發展環境不夠優等。為此,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結合資源優勢和現實需求,以新質生產力為基點,通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改革攻堅、制度建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以科技創新增添動能,夯實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條件。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征程上,要強化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和保護民營企業家創新精神,加大對初創期、種子期創業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關鍵行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民營中小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要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大中小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民營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共建產學研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和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轉化。要強化人才戰略支撐,深入實施主導產業人才匯智、科技領軍人才引育、卓越工程師培養等人才項目,完善科技特派員“訂單式”和“菜單式”技術需求精準對接機制,開展民營企業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堅持以轉型升級改善結構,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以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征程上,要支持民營經濟加快鏈條協作、集群發展,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整合提升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工業(產業)園區等產業平臺,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向園區集聚。要健全各級政府協同培育壯大民營經濟發展機制,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創新能級提升、高價值專利培育等工程,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龍頭企業與民營中小企業深度融合、嵌入式發展。要支持民營企業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設計研發等方向延伸,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加大生產工藝、設備、技術的綠色低碳改造力度,推動民營經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堅持以改革攻堅激發活力,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整體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征程上,要完善民營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法人治理結構、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監督和薪酬激勵機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強化企業全面質量管理和風險防范管理。要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國有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新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要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并購重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等方式盤活資產,完善企業應急援助機制,優化歇業制度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與法院間企業破產處置聯動常態化工作機制。
堅持以制度建設優化環境,營造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氛圍。制度建設是優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新征程上,要加快清理與民營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大政府采購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加大對民營企業原始創新的保護力度,建立協同高效的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依法推行涉企行政執法“首違不罰”“輕微不罰”制度,營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要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深化“一件事一次辦”“一業一證”改革,強化金融助企惠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優化土地要素保障,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長效機制,營造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
(作者:宋建曉、丘水林,分別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建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福建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