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鄂爾多斯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方位開展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7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鄂爾多斯人才科創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鄂爾多斯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會上,鄂爾多斯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治成對《方案》出臺背景、重要意義作了詳細介紹,并對《方案》基本框架和政策要點進行了系統解讀。鄂爾多斯市教體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和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分別圍繞《方案》關于產才融合路徑、科創活力激發、人才培養激勵、住房安居保障等高層次人才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曦主持會議。
《方案》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個部分。總體要求主要明確了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提出打造人才集聚熱地、人才創新高地、人才發展金地、人才生態綠地、人才政策洼地的“人才五地”目標,以及涵蓋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和遠期(2035年)三個階段的工作要求。重點任務圍繞實施制度友好、發展友好、環境友好、民生友好、文化友好“五大工程”,提出25條工作措施——人才制度友好工程著力構建人才多元評價、協同引育、價值激勵、合理流動和高效管理五大機制;人才發展友好工程著力構筑人才引育集聚平臺、拓寬就業創業空間、開發創新創意應用場景、加強人才金融支持、促進科創成果轉化;人才環境友好工程著力營造“一站式”政務服務環境、高品質生態空間環境、“有溫度”生活休閑環境、社會化人才服務環境和活力型創新發展環境;人才民生友好工程著力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教育培養、婚生教養、醫療健康等公共服務水平,妥善解決人才急難愁盼問題;人才文化友好工程著力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擔當作為、開放包容、互鑒共融的文化氛圍。保障措施主要就組織保障、工作機制、宣傳推介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凝聚共建合力,形成共創氛圍。
《鄂爾多斯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立足“過去”看“未來”,在“新”字上求突破。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以“松綁放權”為核心,打出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組合拳,在點上體現針對性、線上保持連貫性、面上形成帶動性,為新質生產力培育釋放人才動能;立足“成績”看“趨勢”,在“統”字上下功夫。通過更好地統籌政府和市場這兩種力量,逐步實現政府角色轉型,從人才工作“前臺”走向“后臺”,為實現人才資源配置和開發的有效均衡讓出市場空間;立足“整體”看“發展”,在“融”字上做文章。把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產城人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更好地統籌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為城市不同階段發展提供條件;立足“期盼”看“作為”,在“優”字上見實效。通過構建獨具“暖城”特色人才品牌和多維度服務鏈條,為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讓人才感受到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