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楓(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南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這個偉大覺醒在啟始之后的近半個世紀里,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十多年里,中國共產黨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時刻保持應對各種風險的清醒和敏銳。持續全面深化改革,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社會清晰呈現出一種改革型社會的動力特征和運行風貌。
改革的認識和選擇深刻而堅定
從“死路一條”的判斷到“關鍵一招”的闖關,我們黨深刻認識到,不改革就沒有活路,敢于改革方能殺出一條血路。回望四十多年來,我們黨靠什么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么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的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改革開放不僅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而且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勇于自我革命已經熔鑄成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
“關鍵一招”今天依然很關鍵。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雖然已擺脫貧困,但嚴峻的國內國際環境使得壓力依然巨大。
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明確而持久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換而言之,改革開放的一個啟示就是,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堅決不改。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而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另起爐灶”。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條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向體制機制改革要動力,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效益,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改革的設計和推進全面而深入
從頂層設計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這是因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同時,這樣的全面改革也突出強調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解決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還在于發展。只有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才能更好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緊緊扭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能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強大推動,影響其他各個方面改革相應推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全面推進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創新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不竭動力,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行穩致遠。
改革的立場和方法科學而管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這個立場是由我們黨的宗旨和初心決定的,站穩了這個立場,改革開放事業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結合,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結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各領域改革進展,形成整體效應”,等等,我們黨形成了系統的改革方法論。作為一種漸進式改革,在具體改革措施上,我們需要加強改革調查研究,多到矛盾問題集中的地方和部門去,深入基層、走進群眾,體察實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體問題,又善于綜合各方面情況,在總體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要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取得了經驗,形成了共識,看得很準了,感覺到推開很穩當了再推開,集小勝為大勝。正是有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指導,我國才得以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個奇跡。
改革的響應和跟進及時而精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再加上美西方不遺余力的封鎖遏制,經濟形勢和改革環境堪稱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為嚴峻的時期。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處境和任務有著清醒認識,并及時作出應對部署。
毋庸諱言,我國當前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困難或者不利于改革的因素。比如,干部中存在“躺平”現象,有些民營企業信心相對不足,獨角獸企業數量相對下降,社會上存在對改革的觀望態度等等。這些情況正是目前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探索形成有效的改革激勵和容錯機制,調動領導干部特別是縣域主官的改革力量;需要我們在科研科技力量雄厚的基礎上,拿出有效措施,加速由“學”“研”向“產”轉化,在最短的時間里帶動經濟繁榮發展;需要我們暢通民意收集反饋機制,確保政策的不錯誤;需要我們對外開放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實、方式更多,放眼長遠、加強與外部的聯系等等。
風物長宜放眼量。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啟示: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改革是歷史的階梯,是文明的階梯。近半個世紀的改革實踐里,我們黨已經形成了一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品格,已經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方法,當今中國社會已經是一種改革型社會。這樣的改革型社會,不是政策變動不居,更不是朝令夕改,而是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階段,善于通過及時、精準、到位的改革,從體制機制的層面為解決發展遇到的難題破除障礙,從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