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以“廖運根工作室”為媒介,探索推出用“四心”找準“疙瘩”、用“三情”疏通“氣結”、用“三度”化解“心怨”工作法,避免小矛盾積成大事端、小糾紛引起大問題,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實現了轄區和諧穩定。
用“四心”找準“疙瘩”。綜合運用熱心接待善傾聽、細心調查獲實情、耐心疏導控情緒、公心調解切要害等舉措,理情緒、理頭緒、理思緒,理清糾紛癥結。熱心接待善傾聽。每一位來訪的當事人往往都帶著情緒,面對群眾的“愁眉苦臉”,堅持用熱心接待群眾,用暖心話語、親切態度、得體舉止、優質服務,拉近與當事人的心靈距離,使他們逐漸緩解情緒,把事情的原委說清楚。細心調查獲實情。受理糾紛后,實地開展調查取證,通過對雙方當事人、鄰里、村小組的走訪了解,知人、知事、知情,理清糾紛底數,用事實說話,用證據說話,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耐心疏導控情緒。調解糾紛中耐心聽取雙方的陳述辯解,一輪一輪地討論,一點一點地撮合,面對雙方當事人焦躁不安的心情、劍拔弩張的狀態,耐心安撫,靈活運用法律法規、風俗習慣、道德倫理、典故實例等讓群眾容易接受,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互相體諒,促使其通過理性、平和、冷靜的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公心調解切要害。堅持把公心貫穿糾紛調處始終,平等對待每一位當事人,排除親疏、好惡、貧富等因素,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利益和感受,做到明法析理、公平正義,說服感化雙方,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在平等協商中達成和解協議。
用“三情”疏通“氣結”。農村矛盾雙方一般為熟人,多數有著長期共事經歷,主打“感情牌”,引導涉事雙方多想想互幫互助的舊事,喚起他們昔日深厚感情,從而消除情感隔閡。站立場,以情動人。調解矛盾糾紛前,仔細傾聽事件原委,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理解當事人的苦衷和難處,客觀準確地分析問題,找到爭議焦點難點,尋找最優化解方案,給雙方當事人講述對方現狀與實情,從情感上爭取理解,做到既能解決矛盾,又不傷和氣。捧對方,以情感人。調解中,對爭要“臉面”的當事人,多表揚鼓勵他們的長處,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理,激活他們的積極情緒。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注重以道理說服當事人、用情感打動當事人。時而將雙方分開,時而同步勸解原告、開導被告,讓他們把心里話講出來,把心中的積怨發泄出來,促進當事人互相諒解、互相讓步。相互幫,以情服人。緊盯新農村建設、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土地流轉等方面的糾紛,在充分了解問題來龍去脈基礎上,采取“同理心+共情”溝通方式,因案而異、因人而異,靈活運用調解語言技巧,巧妙利用當事人的心理特點,讓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幫襯,最終氣散怨解。
用“三度”化解“心怨”。針對涉農矛盾糾紛隨意性強、反彈率高的特點,調解中把握人情溫度、公理容度、法律尺度,綜合施策、協同發力,讓矛盾雙方衡量利弊與得失,達到“化干戈為玉帛”功效。把好人情溫度。農村矛盾糾紛多見于鄰里之間,調解員抓住“鄰居”這個感情紐帶,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增進當事人的感情認同,疏通情緒堵點,同雙方當事人坦誠交流,讓當事人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平等自愿地表達訴求,促使當事雙方從內心真誠地互諒互讓,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把好公理容度。堅持把公理公德作為基礎和底線,充分發揮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軍人“五老”威望高、有公正心、有耐心、更細心優勢,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感化,增進當事人的價值認同,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把好法律尺度。堅持情理通、民俗通、法律通多管齊下,強化化解矛盾糾紛中的權威地位,嚴守法定程序底線、法治精神準線、法治原則紅線,在調解中適時亮明法律法規,講明后果,疏解雙方形成的“怨”,推動矛盾糾紛化解。(新余市渝水區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