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晉
消費既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服務型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成為當前消費回暖的主動力。2023年全國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超過1.2萬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5.2%。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服務型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2.7%,比居民整體消費支出增速高4.4個百分點,表現出對整體消費的巨大拉動和支撐作用。發掘服務型消費巨大潛力,打造服務型消費發展新動能,對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具有重要意義。
服務型消費,與實物型消費或物質型消費相對應,其市場交易和消費的對象為無形服務而非有形實物。居民服務型消費主要包括餐飲服務、衣著鞋類加工服務、居住服務、家庭服務、交通通信服務、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醫療服務等形式。推動服務型消費提質擴容是當下釋放我國消費潛力、拉動國內需求的重要抓手。從發展水平看,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費升級的物質基礎更加堅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消費需求從“有沒有”逐漸轉向“好不好”,對獲得感、幸福感和生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服務型消費所強調的發展型、舒適型、享受型消費特征與需求結構升級的方向高度契合,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從人口結構看,我國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提高,所伴隨的家政、健康、護理等生活服務需求更加迫切,“銀發經濟”正加速發展。從發展特征看,我國消費結構升級與數字經濟發展形成交匯并深度融合,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賦能服務業發展,推動服務業線上線下交融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催生數字健康、數字教育、智慧餐飲等服務型消費新形式、新內容、新場景,更好滿足和創造多層次、個性化、多樣性的服務型消費需求。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推動服務型消費擴容提質,有利于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掘和釋放消費潛力。
除直接拉動增長外,服務型消費還通過其他路徑間接促進內需,對經濟增長起到牽引帶動作用。從行業特征看,服務型消費具有明顯的“接觸”特征,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型消費擴張有助于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從而完善分配結構,促進“派生”消費。從供求規律看,生產的目的是賺取利潤,途徑是滿足需求。因此,消費熱點往往備受投資青睞,成為投資“焦點”。服務型消費擴容提質將拉動服務領域投資,拓展增長空間。從服務型消費和實物型消費間的關系看,服務型消費和實物型消費并不是“去一存一”的矛盾和替代關系,而是有著辯證統一、相互促進的內在關聯。實際上,實物型消費是服務型消費的物質依托,實物型消費需要服務型消費的配套,服務型消費提質擴容也將有力促進實物型消費。比如,康養行業的發展顯著帶動了營養品等實物型消費;而高品質營養品供給也將進一步促進康養行業的繁榮。以服務型消費擴容提質統籌、牽引實物型消費,有利于形成服務型消費和實物型消費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內需擴大新局面。
但同時也要看到,服務型消費提質擴容面臨著不少挑戰。一是有效供給不充分。從供給結構看,高端服務產品供需矛盾突出。醫療康養、職業教育、心理咨詢等領域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不足,服務質量不能滿足消費需要,部分消費流向國際市場。從供給規模看,服務行業總體供不應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養老、家政、陪護等重點行業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及“用工荒”現象,消費門檻較高。二是行業標準不健全。服務業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但行業標準和制度建設滯后。各從業機構在用工要求、服務內容、服務流程、費用收取等方面缺乏全國統一標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行業監管和懲戒機制缺失等矛盾凸顯,行業環境有待改善。三是平臺建設不完善。平臺是供需雙方發布和獲取供求信息、選擇交易對象、完成支付結算等交易環節的主要依托和市場實現的主要形式,對規范行業發展、完善市場機制、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至關重要。交易平臺建設不完備導致信息壁壘和交易成本提升,抑制市場效率。尤其是從業人員業務能力和個人信用等重要信息不對稱,價格的信號作用和市場競爭機制受到制約,影響了行業發展。
推動服務型消費提質擴容,關鍵是瞄準服務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有的放矢打破制約服務型消費的瓶頸,釋放服務型消費增長新動能。一是豐富高品質服務供給。探索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政府、高校、行業協會等多方合作,發揮多方優勢,聚焦行業特征,訂單式培養高素質服務人才。加大金融、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引導服務業企業針對細分行業和具體場景打造特色服務產品。鼓勵服務業企業組織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打造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經營模式,推動服務業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出臺統一標準,規范行業發展。政府部門牽頭,會同行業協會,圍繞崗前培訓、崗位要求、服務內容、質量評估、費用收取等方面制定、出臺國家標準。推廣使用服務業合同示范文本,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明確服務內容清單和服務要求。完善服務型消費售后投訴和糾紛解決機制。三是建立信息平臺系統,匯總服務業企業、服務業從業人員、消費者基礎信息。建立服務業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數據庫,記錄、跟蹤、管理服務業從業人員個人信用和從業評價。推動服務業從業人員身份認證、信譽核查、信用報告等信息公開,降低市場搜尋成本,為發揮市場的競爭機制和“篩選”作用創造條件。探索內、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平臺監管機制,建立對違規、失德、失信服務業從業人員和從業企業的處罰和約束機制,推動服務業規范發展。(解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