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具有較強的產業競爭力是其顯著標志。數實融合可以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產品定制能力等供給方面的作用,以及提升消費體驗、拓展市場邊界、提高產品品質等需求方面的作用,共同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競爭力。在數實融合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點挑戰,如數據配置效率、核心技術攻關、數實融合廣度深度、人才儲備與供求匹配等問題。為實現數實深度融合的目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數據市場、發展數字技術、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采取重點突破戰略和培養數字技術人才等,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數字技術 數字經濟 數實融合 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輻射范圍和深遠影響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改變未來產業形態和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夠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背景下,如何深刻認識數實融合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動數實融合還有哪些難點需要重視?進一步以數實融合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的發力點在哪里?本文擬就這些問題展開分析討論。
數實融合的內涵、特征及實現方式
數實融合通常被認為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但也被理解為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以上兩個重要文件從不同角度概括了“數實融合”的內涵。前者概括了當前經濟發展的宏觀態勢,后者闡釋了發展前景的實現路徑。二者相互聯系,互為補充,準確地概括了數實融合的內涵。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實融合也在不斷深入,準確把握數實融合的特征,對抓住產業調整中孕育的新機遇,探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新路徑,提高產業體系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數據要素融合是數實融合的基本特征。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數實融合的首要之義就是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并自由流動,與其他生產要素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具備非競爭性、部分排他性、無形性、復制成本接近于零等特性。數據要素和其他要素結合在一起融入生產過程中,可以對勞動、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起到支撐放大倍增作用。要素基于收益最大化的自由流動是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關鍵機制。第二,技術融合是數實融合的核心特征。它關乎如何將各種先進技術融合到實體經濟中,并運用這些技術驅動經濟的增長和創新。技術融合的具體表現有多種:例如,生產過程優化、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決策效率等。第三,物理融合是數實融合的重要特征。它連接了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通過數字技術與物理設備的深度整合,實現設備數據自動化采集與智能決策,并在推動智慧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物理融合有力地驅動了傳統行業的革新與跨界合作,成為數字經濟崛起的重要驅動力。
數實融合的實現方式主要表現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前者為數實融合奠定基礎,后者為數實融合的核心標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非核心產業是以數字化效率提升為代表的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部分,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其本質就是百行千業的數字化運營。
以數實融合增強產業體系競爭力的作用機制、實踐現狀和發展趨勢
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通常具有創新能力強、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高、產業鏈完善、知名企業數量多、發展方式綠色集約等特征。以數實融合作為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競爭力的突破點,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看,數實融合對增強產業體系競爭力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為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產品定制能力等供給端效應,以及改善消費體驗、擴大市場邊界、引導消費升級等需求端效應。例如,數實融合可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數字化技術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支持個性化定制生產,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再如,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拓展市場邊界,進入新的市場領域。通過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和適應消費升級。
當前我國數實融合發展的區域性差異主要表現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及方向、數字技術與人才供給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導等方面。相較而言,東部沿海地區產業鏈布局完整、數字化基礎設施完備,創新資源豐富,數實融合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這些地區的制造業、服務業以及新興產業依托先進的數字技術和龐大的市場應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數字經濟產業鏈。中西部地區正在克服地理位置、產業鏈等方面的傳統劣勢,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縮小與東部地區的數字鴻溝。例如,中西部地區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布局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推廣普及數字貨運,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過建立數字產業園區、舉辦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鼓勵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當下,數實融合在多個領域深度推進,并取得顯著效果。例如,比亞迪通過引進先進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實現電動汽車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比亞迪能夠精確追蹤零部件生產和整車裝配過程,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邁瑞醫療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通過智能化軟件的深度嵌入,將傳統醫療設備轉變為智能終端,實現數據采集的實時性和精準性,為醫生提供有力的診療依據。利用物聯網和AI技術,推動遠程醫療系統的建設,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和遠程監控,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通過基于云技術的數據管理和分析服務,將臨床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醫療信息,為醫療機構提供決策支持。大疆利用無人機等創新產品,將先進的飛行控制、影像處理等技術應用于農業、測繪、影視、救援、國防、教育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如大疆農業無人機通過GPS、RTK高精度定位、AI智能識別等技術,實現了農田的精準噴灑、播種、作物生長監測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在當前經濟及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數實融合呈現出以下新特點和新趨勢。首先,智能化升級加速。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實體經濟正經歷深度智能化改造。生產過程中的智能預測、智能調度、智能決策等日益普遍。產品和服務也更加智能化,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便捷化的需求。其次,產業鏈協同深化。數實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打破傳統產業鏈條中的信息孤島,形成數據驅動、敏捷響應的新型供應鏈體系。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銷售服務等全鏈條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再次,數字化新業態涌現。數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數字金融、數字文創、數字醫療等新興業務迅速崛起,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傳統行業也在進行數字化變革,如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等,實現跨界融合、業態創新。最后,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數實融合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通過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監測等技術,對企業、城市能源消耗、排放情況進行精準管理,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效。
以數實融合增強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難點挑戰
第一,數據要素市場發育不完善,數據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具體體現在數據安全、數據交易和數據應用三個方面。數據安全是數實融合過程中的首要問題。企業面臨著保護用戶隱私、維護數據安全與合規性的壓力。同時,不同企業、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流通也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建立健全的數據安全保護機制。數據交易市場的成熟度不足是制約數實融合效率的又一因素。目前,數據交易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數據質量參差不齊,難以保證交易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數據交易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數據權屬、定價機制等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數據要素在市場上的流通和配置效率。數據應用方面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不足。盡管企業擁有大量數據,但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難以將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和決策支持。此外,數據應用的場景和模式也相對單一,缺乏創新和拓展,限制了數據要素在產業體系中的作用發揮。
第二,自主創新能力仍需提升,欠缺關鍵核心數字技術。首先,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我國在數實融合過程中的技術突破。數實融合的本質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需要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支撐。然而,目前我國在高端芯片、工業控制軟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關鍵技術上仍然對外依存度較高,這使得我國在數實融合過程中的技術應用和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次,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的欠缺影響了數實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數實融合需要一系列核心數字技術的支撐,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然而,目前我國在這些關鍵核心技術上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影響了數實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使得無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潛力,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產業領域。此外,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的欠缺還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安全穩定性形成了挑戰。
第三,數實融合廣度深度不夠。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雖穩居全球第二,但數實融合程度仍不夠深,仍有較大的融合空間。首先,在數字經濟比重方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22年達到50.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1.5%。而根據《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2022年,英國、德國、美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均超過65%。我國數字經濟比重仍低于部分發達國家。其次,我國三次產業數實融合程度差異大。根據研究報告,2022年我國三二一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44.7%、24.0%和10.5%,一二產業數實融合程度較低且增速慢于第三產業。再次,數實融合程度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白皮書顯示,2022年全球51個重要國家平均的三二一產業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45.7%、24.7%、9.1%。如果單獨和發達國家比較,我國三次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最后,大量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并不通暢。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參與者,也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總體而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和能力不足,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報告,2021年樣本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應用踐行階段和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占比分別為79%、12%和9%。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仍然較低。
第四,數字技術人才儲備不足,供需匹配不暢。首先,數字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制約了數實融合的深度推進。隨著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人才供需嚴重失衡,產生了巨大的數字技術人才缺口。數字人才缺口主要表現在數字管理人才、數字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人才、數字應用人才三類人才。然而,我國現有的數字技術人才儲備卻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高校數字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健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短板,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培養出大批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高素質數字人才。同時,許多社會培訓機構和企業在數字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數字人才供給不足。另外,供求匹配不暢的問題進一步加劇了數字技術人才短缺的困境。當前,數字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專業化的特點,而市場上的數字人才供給卻往往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信息不對稱也阻礙了數字技術人才市場的有效運作,使得供需雙方難以及時獲取對方的信息,從而導致供需匹配不暢。
以數實融合增強產業體系競爭力的實現路徑
培育完善的數據市場,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加強數據資源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數據記錄、數據安全、數據交易等環節。以構建保障合法合規權益、高效高質開發利用的數據產權制度為核心,探索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包括確保數據交易合法合規的規則,促進數據供需雙方高效匹配的市場,保障市場健康發展的生態,增強數據要素國際化配置的平臺。
堅持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賦能實體經濟,以充分實現數據價值、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為目標,確保數據合規高效流通開發使用。支持數據要素型企業發展,提升數據要素市場活力和競爭力。發揮我國市場、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協同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提高各區域各行業各部門的全要素生產率。鼓勵試驗探索,完善市場規則,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先試,探索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路徑方法。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特性,培育開發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全國和各地區結合行業發展實際,選取重點行業示范,以點帶面帶動整體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
推廣應用數字技術,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一方面,推廣發展數字技術的商業應用。出臺相關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創業支持等,鼓勵企業在數字技術領域進行創新和應用。建立專門的基金,支持數字技術創新和創業項目。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和技術轉移中心,推動科研成果向商業應用轉化。此外,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數字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力度。另一方面,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全球數字技術基礎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問題,凝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數字技術攻關。加大對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數字技術研發能力。鼓勵機構和高校在關鍵領域進行原創性研究,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團隊。加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力度。著力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智能制造裝備的供給水平,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
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更新傳統基礎設施,奠定數實融合基石。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石,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升級和完善。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推動數據要素的流通和交易,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進而提升產業的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則可以提高傳統產業的運行效率和質量,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既要注重建設新一代通信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以滿足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求;又要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新舊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為此,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序推進;二是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資金保障。
以企業為數實融合主體,積極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社會生產的高效率組織形式,由于其直接參與市場活動,對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以企業為數實融合主體,有利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核心技術成果的商業化推廣和應用,引導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方向,加強產學研之間的橫向聯系,推動數字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進而提升產業體系的競爭力。為此,要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新型實體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引領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推動數實融合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的必要路徑。數字化轉型使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應用。鼓勵支持大型企業、新型實體企業利用其規模、資源和技術實力上的優勢,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和先行者。通過構建完善的數字化生態系統,與上下游企業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鼓勵支持中小企業應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標準,抓住重點場景應用,提升產品創新、業務優化、管理變革能力,走專精特新之路。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數字化方案,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
采取重點突破,協同推進的數實融合戰略。首先,鞏固第三產業數實融合的優勢。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數據資源、數字化應用場景全球領先,人民群眾收入的不斷增加會催生更為豐富的服務類型、服務應用、服務場景。鼓勵第三產業各細分行業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努力克服服務業發展中的“成本病”問題,提高第三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其次,提高第二產業數實融合的能力。第二產業是數實融合發展的重點、難點領域,關系到數實融合發展的成效。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不僅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優勢,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更是大有可為。保持第二產業比重基本穩定,提高第二產業發展質量,優化第二產業發展結構,是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最后,提升第一產業數實融合水平。我國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人多地少是基本國情。為此,可以將數實融合作為重要突破口,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打造農業品牌和增加附加值、發展農村電商等途徑促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培養數字技術人才,提高數字技術人才市場匹配效率。數字經濟時代,人才的作用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需要培養數字技術人才,提高數字技術人才在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首先,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可以與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同時,企業也可以提供實踐機會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職業發展前景。其次,搭建人才交流平臺。通過舉辦人才交流會、招聘會等活動,為數字技術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尋找合適人才的平臺。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搭建線上人才交流平臺,實現人才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有效匹配。最后,優化人才流動機制。鼓勵數字技術人才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流動,打破人才流動的壁壘和障礙。通過優化人才流動機制,可以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整個產業體系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和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白新華、李國英:《以數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現實思考》,《區域經濟評論》,2023年第6期。
②白雪潔:《以數字經濟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第5期。
③洪銀興、任保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內涵和途徑》,《中國工業經濟》,2023年第2期。
④李曉華:《制造業的數實融合:表現、機制與對策》,《改革與戰略》,2022年第5期。
⑤芮明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與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第5期。
責編/李丹妮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