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之舉,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要求我們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組織堡壘、產業鏈條、人才隊伍、黨群陣地上持續發力,以黨建“紅色引擎”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建強組織堡壘,提升振興“聚合力”。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只有建強基層黨組織,才能夯實鄉村全面振興“基本盤”。增強“牽引力”,全面壓實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實施“頭雁工程”,舉辦鄉村全面振興專題培訓班,開展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比學趕超等,提升書記全面素能,發揮頭雁領航牽引作用。增強“組織力”,落實第一書記和選調生駐村工作,聘任“榮譽村長”“發展顧問”,組建“老娘舅”“微自治”等治理隊伍,形成基層黨組織書記“頭雁”領航、駐村干部“先鋒”引航、新老鄉賢“群雁”護航的“雁陣效應”,凝聚起振興鄉村的強大力量。增強“聯盟力”,深化“政產學研銀”合作,拓展鄉村全面振興黨建聯盟紅色矩陣,通過理論聯學、活動聯辦、隊伍聯建、人才聯育,激活黨建聯盟“乘數效應”,把優質資源“聚”起來、讓鄉村發展“跑”起來。
優化人才隊伍,培育振興“生力軍”。鄉村全面振興,人才先行。要堅持黨建引領人才興農路徑,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引才與育才并舉,深化引才機制,以“歸巢計劃”“青桃工程”為指導,“多點開花”創建創業孵化基地,因地制宜設置鄉村全面振興實踐實習崗位,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鄉村建設。用才與留才并重,運用“四下基層”工作方法,綜合考量人才與鄉村的發展實際,合理安排工作崗位,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建立“黨政領導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機制,推出人才優待服務政策和制度“禮包”,以“一攬子”服務助人才安居樂業。聯農與帶農并行,實施本土農民全員輪訓行動,發揮桃農協會黨總支等農村黨組織“一線指揮部”作用,建立“人才+農民”結對聯系制度,通過舉辦“蜜桃新農人”賦能訓練營,開展種植教學、電商培訓、職稱評定等助農服務,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
固強產業鏈條,點燃振興“新動能”。產業興,則百業旺。唯有以產業振興促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才更充足、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才更牢固。抓實“土特產”,建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開展黨建共建,成立專家工作站,構建“園—院—校—站—戶”五維科研體系,發展“三農”新質生產力,形成產研銷一體化的新格局。走好“改革路”,創新組建新業態新就業功能型黨委,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小田并大田等改革舉措,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同時培育鄉創客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引更多“新農人”投身農業,拓寬致富增收路。打好“特色牌”,走好黨建賦能農業產業鏈創新路徑,打破“農產品+”價值瓶頸,圍繞水蜜桃、太湖三白和紫藤三張種業“芯片”,引進農事體驗、休閑觀光、運動康養等新業態,推動產村人、農文旅“雙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用活陣地載體,織密振興“聯動網”。基層陣地是連接黨和群眾的重要橋梁,要把用活陣地載體作為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推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充實“學習網”,深入挖掘“家門口”紅色基因,將“錫流”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地標“串點成線”,開展好讀經典、上黨課等現場教學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通“服務網”,構建以黨建指導站為核心,黨群服務中心為“微堡壘”,小蜜蜂驛站、就業服務站、中央廚房等為“服務點”的黨群陣地網絡,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圈”。拓寬“共治網”,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全面鋪開綜治中心、鄉賢調解室等調解平臺建設,創新探索“數字桃源一張圖”智慧化治理平臺試點,打造黨建引領“民呼我應”基層治理新格局。
(作者:許彤亮,系無錫陽山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鎮黨委書記)